郑州借南水北调工程建生态之城

2014-10-08 16:14:00    作者:王军方 李丽君     来源:郑州晚报     浏览次数:

郑州借南水北调工程建生态之城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郑州段全长128.8公里,每年分得总水量5.4亿立方米,这给郑州带来的不只是充足的水源,还有生态环境的极大改善。

  据悉,在干渠两侧200米内将建设生态走廊、文化公园,此外还要增加市区生态用水的分配。未来,因缺水而萎缩的湖泊、库区将重现生机,沿线植被破坏状况将有所修复,郑州将呈现三面环水的美景,成为宜居生态之城。

  郑州水域面积

  将增加700万平方米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郑州段全长128.8公里,起点位于新郑市观音寺镇英李村,终点位于穿黄工程隧洞入口,途经新郑、中牟、管城、二七、中原、荥阳6个县(市、区)。

  站在总干渠新郑市城关段可以看到,不少白鹭在总干渠上群飞,还有两只水鸟站在水边“交头接耳”。

  “前一段时间下雨,总干渠里有积水,就出现了白鹭等,非常漂亮。”中国水利水电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新郑南段三标项目部工程技术部主任刘渠枫说。

  据介绍,郑州段水流从东南方向起步,穿过郑州南部,然后流向西北,郑州市由此将形成三面环水的美景。不远的将来,郑州在碧水流畅的同时,还将增加一道绿色廊道,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此外,郑州段水面宽约60米,设计水深为7米。在干渠两侧,将各建设4~8米宽的防护林绿化带,郑州市水域面积将增加700万平方米,绿化林带增加160万平方米。

  “这一路的绿化可得劲了”

  在干渠两侧各200米范围内,郑州市将建设南水北调生态文化公园,总建设面积17.04平方公里。

  郑州段渠道水面达1.5万亩,相当于百亩水面的湖泊150个,对改善郑州居民的生活环境将起到很好的作用。

  …………

  这些都曾是规划,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郑州段的设想,曾经它只是白纸黑字,然而从现在起,它已是现实。

  在干渠周围居住的市民都已感受到了它带来的巨大变化。

  沿着中原西路一路向西,过了西三环,道路两边沿渠配套建设的50米宽生态长廊,绿色环绕,让道路上桂花飘香。

  附近居住的尚女士告诉郑州晚报记者,每天晚上吃完饭,她都和家人一起在这里散步,“白天这里也能看见许多人锻炼身体、骑自行车。来到这儿,感觉呼吸的空气比市区好,也没有嘈杂的喧闹声。”

  “你沿着绿化带往前走,约两站公交地都到常庄了,这一路的绿化可得劲了。”路边凉快的村民热情地为记者指路。

  生态水系的“口粮”也得到补充

  其实,在历史上,郑州地区并不缺水,河、渠、滨、汊纵横交错,湖、塘、池、泽星罗棋布,名冠天下的荥泽、圃田泽碧波荡漾,索河、贾鲁河、枯河等纵横交错,不计其数。

  最早连接黄河、淮河,沟通天下的鸿沟水系以及后来的隋唐大运河,都曾借助郑州水系的力量。

  如今,这些盛况再难重现。但不容忽视的是,通水后,沿线空气质量将得到改善,用水矛盾缓解。而且生态用水会相应增加,水流的自净功能将有所恢复。

  据悉,置换出来的黄河水将用于我市生态水系建设,因缺水而萎缩的湖泊、库区也会部分重现生机,沿线植被状况会有所修复,用于绿化、营造水体、清污等环境建设和治理的水源会相应增加。


  “到时候会采用置换水的方式,将黄河水多给生态水系分配些。”昨日,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郑州吃上丹江水后,常常饥渴的郑州生态水系的“口粮”也会得到补充。

  郑州市南水北调办公室工作人员也透露,南水北调用水虽不是专门的景观用水,但由于这些水渠不是封闭式的,全部露天,因此自成景观。

  未来,干渠及两岸的绿化植被将担当“城市绿肺”,不仅能美化郑州的环境,更能起到过滤扬尘、调节气候的作用。就像戏词里唱的那样,郑州也会拥有“清凌凌的水蓝莹莹的天”。
 

编辑:zhufei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郑州将用三年力争乡村绿化率达30%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这不仅是城市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农村建设的目标。【详细】

国家沙漠公园建设管理需提质增效

11月29日,第五次国家沙漠(石漠)公园专家评审会在北京召开,对36个沙漠(石漠)公园规划进行评审。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刘东生参加评审会。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张守攻参加评审。【详细】

广东惠州生态方案出炉 建绿色现代山水城市

《惠州市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2017-2020年)》(以下简称《方案》)日前出台,该方案提出,从构建绿色国土空间开发新格局、建立绿色发展产业体系、全面提升全市生态环境质量、促进资源循环高效利用、构建安全的生态格局、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形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良好社会风尚等7项主要任务着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