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专家建言西安城墙南门历史街区设计

2014-09-02 08:37:06         来源:西安晚报     浏览次数:

  伴随着西安城墙南门区域综合提升改造工程的全面推进,南门历史文化街区正逐步揭开“面纱”。记者日前获悉,提升改造工程以“五一”、“七一”为时间轴,各大项目已分批次陆续建成开放。目前,备受关注的三大文化广场已进入开放倒计时阶段,项目主体工程已于8月20日基本结束。

  9月6日,南门文化广场、月城文化广场、瓮城文化广场将成为“压轴戏”,精彩亮相,一同“登场”的还有全新的文化旅游演出《醉长安》。这不仅标志着“一轴三楼三广场”的格局将完整成型,也标志着南门历史文化街区的全面建成开放,西安城墙南门将以“迎宾之门、文化之门”的新面貌跨步迈入国际化人文景区。

  西安城墙南门区域综合提升改造工程融合了文保、文化、旅游、生态、交通等城市发展要素为一体,是近年来西安市规模最大、综合性最强、社会关注度最高的城建改造工程。实施过程中,工程以“保护文物、传承文明、弘扬文化、提升城市、惠及百姓”为原则,通过展示性修复南门箭楼,建设护城河水上游览区,提升改造环城公园,构建立体式交通体系,打造文化旅游演出平台,创新性破解了文物保护、风貌展示和文化建设、生态建设、城市交通、建设运营等系列难题,使西安城墙古韵更添新风,焕发出新的活力,成为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融合发展的典范案例,被誉为使历史文化遗存焕发新生的经典之作。

  实施过程中,南门历史文化街区的建设得到了全国众多城市规划专家的关注与指导。5月25日,由中国城市规划协会、西安市规划委员会主办,西安市规划局、西安曲江新区管理委员会承办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融合发展研讨会在西安召开,来自国家住建部、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30多位城市规划专家在实地观摩后,会聚一堂,围绕“城市发展与传统风貌的协调”、“文物保护与文化展示的创新”、“历史文化与现代风采的共生”三个课题,聚焦西安城墙。

  研讨会上,30多位城市规划专家以西安城墙·南门历史文化街区为范例,以多元视角解读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城市融合发展的西安成果,对通过城市设计使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融合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程之中,让优秀的历史与文化以鲜活的方式融入到现实的生活之中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进一步推进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城市融合发展这一重大课题的研究,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记者王荣忠刘航

  实现了城、墙、河、路、景的完美融合

  赵宝江 国家住建部原副部长、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会长


  西安城墙南门区域综合提升改造工程正确的处理好了保护和利用的关系、保护和创新的关系,实现了城、墙、河、路、景的融合发展,展示了古城风貌,延续了历史文脉,提升了城市品位。规划和设计理念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不仅疏解了交通、保护了遗产,更在完整展现历史风貌的同时,使城墙本体和休闲公园相融合,给市民提供了很好的休闲场所。

  文化遗产的保护、展示和利用,对于促进西安经济,增强文化活力,探索地域特色文化资源,塑造西安新形象将起到积极作用。一个从历史中穿行而来,留下丰富的文化遗址和清晰的历史印记的城市是一个幸运的城市,能生活在文化遗产的环境中,安享历史文化的滋润和营养,是何等的幸福。

  西安城墙南门区域综合提升改造工程是西安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融合发展方面取得的最新实践成果,能有如此成就,正是因为组织者、决策者有着敬畏意识和保护文化、保护传统的理念,我们才拥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无法复制的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

  解决城市综合问题的典范

  唐凯 国家住建部总规划师


  西安,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一座正在快速发展的城市,这是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提升和转型的要求。

  在这一要求下,西安该如何提升?此次的南门区域综合提升改造工程实际上就是针对中心城市的提升,围绕交通问题、周边环境、城市体系等一系列因素来开展的。在提升的过程中,该工程以问题为导向,从文化、发展、环境提升等角度共同考量,结合实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西安城墙南门区域综合提升改造工程是解决城市综合问题的典范。交通方面,除了城墙上的道路以外,还有地铁与之结合,将来会有更多的人流,怎么组织,地上如何分流,地下怎么处理,这些问题都在前期做了很细致的规划;文保方面,城墙作为国家重点文保单位,一系列的工作都是在国家文物局等文保单位的指导下,形成了在保护历史文物古迹的基础上,充分展示历史文化内涵的格局;技术方面,护城河的改造,克服了很多困难才有今日的创举,其突破也是不言而喻;城市形象方面,西安南门已经成为了我国外交的重要场所,很多国外政要从南门进入西安,从西安进入中国,我们用了这样一种城市化的方式来展现我们的中国面貌,这是中国人的智慧。

  历史遗产保护和现代城市建设的创新结合

  张锦秋 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大师


  南门区域综合提升改造工程是西安市委、市政府加快推进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重大举措,谱写了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现代城市发展相融的新篇章。

  作为在西安生活近50年的居民,我认为南门区域综合提升改造工程具有很多新意。首先是指导思想先进,让历史遗产保护和现代城市建设创新结合,实现保护与发展和谐共生,赋予古城新的生命力。这一指导思想既符合世界历史名城发展的潮流,又符合我国当代新型城镇化的要求。其次是总体思路和格局的把控,开创式的提出了文化集成和机制集成的思路。文物保护、文化彰显、旅游发展、生态体系、立体交通等要素构成了文化集成,保护、利用、建设、管理、运营等要素构成了机制集成。再次是城市设计的运用,将多种因素有机组合,形成了既彰显城市文化又焕发时代气息的景区,让人们在这里走进历史,感受人文,享受生活。

  西安的鲜活经验全国的先进典型

  孙安军 国家住建部规划司司长


  南门区域综合提升改造工程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一个鲜活经验,是保护与发展相得益彰的典范。近年来,西安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可以说南门区域综合提升改造工程是一个最新的成果。破解了保护和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诸多难题,树立了一个典型的案例,提供了一个先进的经验。

  西安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如何从城市的整体风貌特色上面进一步总结我们以往的经验,对整个城市的风貌特色保护,或者发扬延续再做工作,可能是我们未来面临的新问题。一是要体现城市的特色风貌,加强城市整体设计的管控,凸显文脉特色。二是要加强重点空间的把握。需要更加严谨,更多推敲,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相得益彰。

  文化传承的西安模式在全国具有普遍价值

  吴建平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副会长


  西安城墙的保护和西安城市的发展休戚与共,它是这座城市建设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缩影。西安是非常重要的中心城市,发展速度非常快,但在这里仍然能够感受到非常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这种感觉在南门尤其强烈。西安在历史文化传承与现代生活融合中取得的成就,首先在于历届西安市委、市政府的深刻认识,和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其次,西安非常尊重专家,高度重视各界专家的真知灼见。再次,西安有着非常好的发展模式,在拥有现代化功能的同时,凸显着悠久的历史底蕴,既望得见山,又看得见水,还能记得住乡愁,相信西安市民一定会因这座城市而产生自豪感和归属感。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西安将承载起时代赋予的重任,进入高速发展的新阶段。在这种情况下,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会面临新的课题和挑战。相信,未来西安的发展一定会更好,在每个阶段都会出现创新性的作品,如同城墙南门区域综合提升改造工程一样,成为具有创新示范意义的项目。

  古今文明交相呼应保护利用和谐共生

  岳华峰 西安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西安市高度重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始终秉承遗址保护、文化挖掘、都市建设与民生改善相统一的原则,坚持规划引领、政策跟进和项目带动理念,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城市融合发展方面做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先后实施了唐大明宫、汉长安遗址保护和北院门历史文化街区建设等重点项目,形成了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呼应,老城区与新城区、人文资源与生态资源相互衬托的城市格局,探索出了一条具有西安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西安城墙南门区域综合提升改造工程是西安推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融合发展的一次重要探索,希望借助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融合发展研讨会的召开,进一步完善西安城市发展规划,把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城市融合发展提升到新的高度。

  保护历史原真凸显城市个性

  李晓江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西安一直在追求特色,追求自己的风格,这是文化底蕴的表现。南门区域综合提升改造工程最直接的经验,就是尽可能的保护历史的原真性,它不仅恢复的是历史,而且承载着城市功能,承载着城市居民对它的期望。

  交通、水系及商业设施和其他的功能诉求在这里汇集,这里已经成为了西安市最重要的一个文化、商务活动节点。在这个节点当中做文章,除了尊重和保护历史以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怎样有机融入到城市的鲜活生命之中,满足居民的休闲需求。南门区域综合提升改造工程所带来的价值,已经超出了历史保护的范围,将有更多的内涵和收获,赋予它新的城市功能,满足居民和城市运行的新要求。

  创建了最具古都风貌的文保、交通、景观体系

  惠西鲁 西安市规划局局长


  通过城市设计使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融合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程之中,让优秀的历史与文化以鲜活的方式融入到现实的生活之中,是最好的保护与传承。城墙南门历史文化街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鲜活的实例典范。

  古老的城墙,让西安在大多数高楼林立的城市中,成为辨识度很高的古城,也成为西安城市特征最具代表性的体现,更成为一种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并以一种鲜活的交流方式,形成了今天西安都市环境和谐共存的独特文化景观,融入每一位市民的生活之中,承载了市民最多乡愁。城墙南门区域综合提升改造工程把这些砖墙里鲜活的历史和悠长的岁月保留,并展示出来,让每一个来到西安的人都能感受到这个国家的根脉,以及这座城市的骄傲,为每一个西安人留住乡愁。

  西安城墙作为活着的载体,通过适度利用和有效保护,创建了最具古都风貌的文物保护展示体系,最具现代功能的城市立体交通体系,最具特色的城市景观体系,从而使西安成为现代都市和古迹保护和谐共生的典范。

  突出文化集成和机制集成做好城墙保护传承文章

  李元 西安曲江新区党工委书记


  2012年以来,在国家住建部、国家文物局等有关部委的关心指导下,在西安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下,曲江新区通过市场化、社会化的运作,首先选择南门区域作为西安城墙保护提升的示范区,全面实施文物保护展示和综合配套提升改造工程。

  两年来,在“保护文物、传承文明、弘扬文化、提升城市、惠及百姓”的指导思想下,西安城墙南门区域综合提升改造工程全面践行了两个集成:一是文化集成。即以文保、文化为主线,将重大文保项目与一系列文化项目进行集成式组合,形成西安城墙大文化体系,突出文化主题,实现大文化体系的聚集效应和叠加效应。二是机制集成。即以历史文化景区建设为龙头,整合资源,进行社会化、市场化运作,吸纳多种社会力量,实现保护、建设、投资、管理、经营多种体制机制的集成,从而形成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营的高效能组合。

  通过两大集成,整合了城市发展的历史要素和现代要素,调整理顺和激发了城市发展的生产关系,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能的双丰收,实现了文保、文化、旅游、生态、交通建设等城市发展要素的“五位一体”,实现了保护、利用、建设、管理、运营体制架构的“五位一体”,推动西安城墙的保护传承拓展出新的境界。

  “六合”的设计概念符合时代要求

  赵元超 中建西北设计院总建筑师


  一个建筑师只有把他的灵感融于城市,才能创作出符合时代的作品。南门区域综合提升改造工程的设计表达了“六合”的概念,符合时代的要求。

  缝合:新建的四组地下人行通道,建立了人车分流系统,使南门广场的内外和东西公园形成了一个全步行化的网络系统;围合:通过视觉分析,在60度的范围内突出南门箭楼,在120度的东西段部各设计一个l型号的围合;融合:南门广场的所有新建小品,都以底的方式衬托图的存在,将创新与坚守两者完美融合;叠合:南门广场在空间立体上的叠加,体现出城河林路一体的记忆,也完整保护了上世纪80年代的建筑,不同文化的叠加和城市变迁的年轮;复合:城市是为人服务的聚集地,对文物古迹最大的保护是适当的利用,南门文化广场为老百姓提供了可驻足的空间环境,使文化遗产成为了文化资源;整合:设计和建设过程中,技术难点高,协调难度大,时间紧迫,整个工程整合和汇集了文物保护、市政交通、水利环保等不同部门的心血和智慧。

编辑:zhufei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南通生态通廊:城市与自然交融的景观飘带

  部分城市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对环境破坏和对生态系统的忽视,导致了植被、土壤、河流和湖泊退化,从而引发了诸如洪水、内涝和水污染的危机。AECOM则一直伴随着南通这座城市的发展并且持续为其绿色建设出力,主要项目包括【详细】

苏州成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城市馆主宾城市

  第16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平行展中国城市馆发布会3月29日在意大利驻华大使馆举行。中国城市馆发布了2018年度主题为【详细】

城市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和实施的战略方法

  2013年,绿色基础设施欧洲战略被采用,并明确地涉及到城市空间。在欧盟层面,绿色基础设施的概念已经根植于欧盟生物多样性战略中,因而明确地提到自然保护。在我们的理解中,城市自然保护包括物种和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