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哈格里夫斯作品(七):加州圣·何塞市广场公园(图)

2013-12-16 00:14:00    作者:zhaojun/整理     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     浏览次数:

  形式创作特点

  1、雕塑化的地形处理

  哈格里夫斯善于运用从现代艺术那里借鉴来的语言和符号,创作出具有雕塑感的现代景观比如拜斯比公园运用了杆阵,大地之门的地形塑造,在绿园运用了丘陵状的地形,这些雕塑化的景观语言与哈格里夫斯所迷恋的大地艺术的影响分不开,哈格里夫斯最常用的圆丘陵状地形,与史密森的作品螺旋山十分相似。

  2、水景效果的独特运用

  哈格里夫斯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所能创造的景观效果来进行艺术作创作,特别是水景的处理,在绿景园,广场公园中运用了喷雾效果的喷泉,形成一种动态的,神秘的视觉效果。悉尼奥林匹克公园比端设计了高12米的非常壮观的弧形喷泉群,形成了鲜明的视觉效果。

  3、简约化的视觉效果

  哈格里夫斯的作品大多风解明了,表现了某些极简主意的特点,他在某些特定的环境设计中特意追求一种“纯净的设计和纯净的图景”,使得景观具有自身的地位,与周围环境能够匹配,这样也突出场地的地形特点,深深的吸引人的注意力,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4、丰富的文化内涵

  哈格里夫斯的设计还常常借用对基地和城市的历史和环境的隐喻,来体现文脉的延续和后现代主义者的态度。这样做使作品因具有地域性,历史性和归属性而易于被人们接受和认同。

  尽管哈格里夫斯的作品不多,但是其艺术的原创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不仅受到业内人士的好评,还受到公众普遍的赞扬。从哈格里夫斯教授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悟到大自然的动力性和神秘感,基地特有的人与大地、水、风等自然要素的互动,以及历史和文化方面的参照。凡是亲身游历过哈格里夫斯作品的人,都会有一种强烈的现场心理体验,而这种感受仅凭相片和录像是难以表述清楚的。实际上,哈格里夫斯创造的是一种全方位的、动态的景观构图。欧洲传统园林的特点之一是具有"如画般"的、封闭式的构图,强调视觉上的和谐与均衡。而哈格里夫斯则认为对于当代风景园林设计来讲,开放式的构图更为重要。1982年,他在夏威夷亲眼目睹了龙卷风所带给大地的一种"令人惊骇的美"。那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古典主义宁静的秩序、也不同于静态的如画般构图的景象。由此他产生了要表达另外一种自然美的愿望,变化、分解、崩溃和无序成为他日后探索的主要方向。

  乔治·哈格里夫斯生平有三个顿悟

  哈格里夫斯的童年在一种游历的过程中成长,他曾在美国很多城市居住过,也旅行过许多地方,他曾在南伊利诺斯大学学习的一年,离开后他变成了一个他所说的“流浪者”,继续进行着游历的生活。

  一、有一次他攀登上洛基山脉国家公园的一座高峰,看到一些美丽的、纤弱的小花穿透初复的积雪在山上开放,于是体验到一种类似于爱默生的“位临于恐惧边缘的愉快”——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兴奋,这是“一种思想、身体和景观联系在一起的奇异的感觉。”

  二、在哈格里夫斯学习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大地艺术家史密森的作品使他产生了第二个“顿悟”。

  当哈格里夫斯初次见到史密森的作品照片时,哈格里夫斯就为这种新事物的力里所震撼。他逐渐不满足那种一方面机械地应用英国自然式景观装点公园,另一方面又依赖现代主义几何形式来装点城市广场的设计语言。

  “像灯塔般照耀在那些被设计的景观中焦枯的土地上。”

  “各种元素诸如水、风和重力都可以进入并且影响到景观。”

  1979年从哈佛大学获得风景园林硕士学位之后,哈格里夫斯来到加州的SWA景观设计公司分部工作。

编辑:zhaojun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