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宁:风景园林——阐释自然观的技艺

2013-11-05 15:03:00    作者:白杨/整理     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     浏览次数:

  4.3 引导公众生活方式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着在自然中游历的传统。

  秀丽的河岳山川构成了中华大地最鲜明的自然形象,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中华民族游山玩水的文化意识,悠久的历史发展积淀出中华民族寄情山水的文化传统。

风景园林

  对山水的审美需求,以及儒、道、释思想的交融,使古人喜爱隐居林泉,在山水中读书著说。

  自魏晋南北朝到唐代,古人习业山林的风气业已形成,在深山幽谷中出现了隐居读书治学之所。

  借助在山水中游历的体验,古人不仅提高了对自然的审美意识和科学认知,增强了保护山水的积极性和改造山水的能动性,而且发展出以山水体验为核心的中国山水园,满足了文人士大夫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山水的要求。

  在山水中游历的传统还随着中国园林的传播而影响到西方人,使其从18世纪起就逐渐形成了喜爱在自然中游乐的传统。

  风景园林学科应发扬古人寄情山水的文化传统,引导公众形成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使公众在与自然的频繁接触中提升对自然的情感和认知。

  4.4 弘扬中华文化价值

  风景园林艺术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日益成为人们展示自身文化观和价值观的重要载体,而文化观和价值观作为一种软实力,对提升一国的形象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

  法国前总统德斯坦就曾断言:中国在不能输出价值观之前,永远不能成为一个大国。

  风景园林学科应该弘扬中华民族怎样的文化观和价值观?

  优越的自然环境缓解了古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秀丽的自然山水使古人在魏晋南北朝就已进入欣赏自然美自觉的时代了。

  中国传统的风景园林艺术以师法自然为主旨,强调山水风物与人文精神的合一,弘扬了古人崇尚自然的文化观和价值观。

  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凸显,风景园林学科的文化观和价值观应回归如何缓解人与自然的矛盾方面。

  依靠天人合一观,在思想境界上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还不够,需要发扬天人相分观,提高对自然的科学认识并能动地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促进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编辑:daiy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