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城市管理应追求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共赢

2013-06-26 13:18:10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浏览次数:

  6月24日,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布题为《宜居星球城市之道》的报告称,城镇化留下的生态足迹影响深远,最佳的城市管理应该追求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赢。报告所介绍的全球各地城市可持续管理的经验,可供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借鉴。

  这份报告源自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典分会在全球范围内发起的城市案例调查项目,项目选取了100个城市的实践案例,围绕空气、水、食物、生态系统服务和生物多样性、住房及建筑物、城市交通、消费、垃圾处理、能源、减缓及适应气候变化、治理与公民权利及城市气候弹性等13个重要主题,介绍了不同城市的成功实践。

  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首席项目总监李琳博士说:“目前,全球有一半的人居住在城市,消耗着全球七成以上的能源。根据联合国的测算,到2050年,全球将有70%以上的人成为城市居民。在中国,现在也有一半的人生活在城市,随着快速的城镇化,可以预期,中国将面临更为严峻的生态足迹挑战。”生态足迹是衡量人类对包括水、能源、土地等自然资源消耗的指标。

  针对这一挑战,《宜居星球城市之道》报告用许多城市的实际操作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的生态足迹,保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生物多样性。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药方并不能根治城市病。”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生态足迹项目经理陈波平说,充分利用和管理好城市自然资本,合理规划城市,利用金融杠杆促进城市的可持续投资和消费,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城市规划中,一方面要尊重自然,充分发挥和利用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另一方面,要合理规划交通、建筑、能源等系统。”

  以美国纽约市为例,纽约市政府投资2.5亿美元,用于购买水源地的土地使用权,并对其采取严格的水源保护和管理措施。如果纽约采取工程措施控制水体污染的话,这个数字可能得升到60亿美元-90亿美元。

  德国汽车工业重镇斯图加特则通过城市绿色走廊计划和禁止开发重要保护区、鼓励建设绿色屋顶、禁止砍伐城市大树等措施,缓解了城市升温,改善了空气质量。现在,斯图加特的绿地面积超过60%,其中39%属于被保护地区。

  在城市规划方面,加拿大温哥华在“区域宜居战略”的指导下,实施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围绕着城市轻轨的交通节点规划集商业、居住、休闲、绿化为一体的综合经济区,方便居民绿色出行,温哥华也因此成为北美第一的宜居城市。

  许多良好的案例,都可以作为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参考。李琳说:“世界自然基金会坚信,唯有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共赢的方案,才能全面提升城市的可持续性。”
 

编辑:山水百合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2017年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发布

  2017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也是全面实施《【详细】

习近平全国生态环保大会讲话引起热烈反响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5月18日~19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详细】

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根据这一精神,我们在发展旅游经济时一定要坚持可持续【详细】

珍稀物种逐渐回归北京

近期,北京发现了一株命名为“北京无喙兰”的兰花新品种。这是目前我国唯一以北京命名的兰科植物。据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介绍,近年曾发现多个首次出现在北京的物种,如扇羽阴地蕨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