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植物所:喜马拉雅-横断山物种形成演化机制研究获进展

2013-06-04 09:11:00         来源:中国科学院     浏览次数:

  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后导致的青藏高原隆升是新生代以来地球上最重大的地质历史事件之一,它深刻地影响了青藏高原及邻近地区的气候和环境,进而对该地区生物类群的起源与演化产生了极大影响。更新世以来冰期和间冰期的反复作用,进一步影响到该地区物种的分化、迁移和扩散。然而,由于对该地区生物类群演变的研究较为薄弱,关于物种对这些重大地质和气候事件的响应机制迄今尚无定论,特别是在喜马拉雅-横断山这一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内。之前的研究表明地质事件介导的异域分化是该地区物种形成的主要机制,并推测与地质事件相关的生境和气候因子的分化可能是该过程中的重要驱动力,然而一直缺乏有力证据。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生物多样性与生物地理学重点实验室刘杰博士,在高连明研究员和李德铢研究员的指导下,选取喜马拉雅-横断山地区特有的第三纪孑遗植物喜马拉雅红豆杉(Taxuswallichiana)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分子谱系地理学、居群遗传学和生态位模拟等方法,对采集自喜马拉雅红豆杉整个分布区的43个居群共815个个体为研究材料进行了分析,结合该物种分布地点的气候数据和该地区的古环境资料,深入探讨了喜马拉雅红豆杉的物种形成和居群演化机制。

  研究结果表明,喜马拉雅红豆杉包含两个明显不同的谱系(EHlineage和HMlineage),它们分化的时间大约在4.2(2.0-6.5)Ma(百万年前)。这个时间正好与青藏高原最近一次快速隆升及其造成的气候变化相吻合。两个谱系的生态因子相关分析表明它们存在明显分化。这意味着气候变化造成的生态因子差异进一步促进了两个谱系的分化。生态位模拟分析结果显示这两个谱系在末次冰期最盛时(LastGlacialMaxium,LGM)的分布区要比末次间冰期和目前分布区小,而分子证据同样支持这两个谱系的居群在末次冰期时发生了扩张。

  喜马拉雅红豆杉显著的遗传分化,长期的地理隔离,加之生态位的明显分化,意味着与该地区地质、气候事件密切相关,区域生态因子分化促进了物种分化,分化为两个不同的物种。而两个谱系的居群在第四纪末次冰期发生了扩张,在间冰期发生了收缩,这和该地区之前研究结果“冰期收缩-间冰期扩张”的结果相反。以上结果意味着喜马拉雅-横断山地区物种演化过程受到了该地区地质和气候事件的共同影响,物种演化的过程可能比我们之前想象的复杂。

  上述结果以Geologicalandecologicalfactorsdrivecrypticspeciationofyewsinabiodiversityhotspot为题发表在植物学刊物NewPhytologist上。

  该研究得到了中国科学院重点研究项目(KSZD-EW-Z-0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00042,31200182)、科技部基础工作专项(2012FY110800)和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项目(2008PY064)等项目的资助。

编辑:zhufei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昆明打造“世界春城花都”开展绿化美化

  2017年昆明将按照"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和打造"世界春城花都"的要求,全面开展绿化美化,全市计划新增绿地330.25公顷,其中公园绿地109.3公顷,种植乔木15.93万株。主城区新增绿地211公顷,其中公园绿地66公顷,种植乔木8万株【详细】

昆明大观公园再现“九夏芙蓉”盛景

昨日,第31届全国荷花展昆明展区在大观公园开展,500多个品种1万多盆缸栽荷花以及200多亩水生荷花再现“九夏芙蓉”盛景。【详细】

昆明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0.2平方米

近年来,昆明积极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全市新增绿地544.89公顷、公园绿地170.25公顷,种植乔木23.29万株。【详细】

昆明:主城新增公园绿地26.68公顷

今年以来,昆明主城区(含晋宁区)已完成公园绿地建设26.68公顷,今年,全市计划新增绿地330.25公顷。【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