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志刚:北京应为中国大城市树立范本

2013-03-19 09:27:00    作者:叶舟     来源:中国建设报     浏览次数:

  毫无疑问,北京是座大城市:1.64万平方公里,2000万人口,1.6万亿元的地区生产总值……“在建设‘世界城市’这一过程中,北京,必须自己探索,为中国其他城市的发展探路,而且只能进不能退。”北京市社科院“北京与世界城市发展阶段性特征比较”课题组组长白志刚说。

  克服城市病才能突破发展瓶颈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发展过度膨胀,出现了交通堵塞、环境污染、住房拥挤、人口过多等问题,被称之为“大城市病”。

  作为名副其实的大城市,北京也在承受着这样的“病痛”,比如人口膨胀、失控,交通严重拥堵等等。很多人认为,北京不宜居,幸福指数低。这是世界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通病”,还是北京才有的现象?

  白志刚认为,外来移民大量涌入,人口大量增加、环境恶化、交通拥堵、住房紧张,这些是世界城市起步阶段的社会特征;人口数量虽然很大,但是增速下降,市区人口向郊区流动,城乡开始融合,工作、生活出现通勤模式,这些是世界城市腾飞阶段的特征。可见,北京已经经历了起步阶段,正在迈向腾飞阶段。“建成世界城市,纽约用了100年,伦敦用了127年,东京用了117年。从1978年改革开放算起,走到现在,北京才用了30多年。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等难题,其他世界城市也经历过,只是不像北京这样集中爆发。随着未来北京从世界城市的腾飞阶段进入保持阶段,这些难题会解决。这个过程,大约还要40年,也就是到2050年,北京完全可能建成世界城市。”白志刚说。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三大挑战

  白志刚认为,北京现在和未来都将面对三个发展挑战:交通、污染和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研究数据表明,北京人上下班平均耗时1.32小时,排名全国第一。“城市发展和交通不协调。城市快速机动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缺少一个大容量的交通体系与之相适应。”白志刚说,“公交发展慢、小车增长快,使交通结构不合理。道路设施总量也不够充足,还有交通系统整合问题。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要整合,但市内的很多建设,特别是新城的建设没有交通先导的思想。而公共汽车、轨道交通、私人小轿车等交通出行方式整合不当,不能更有效地换乘,无法提高公共交通的吸引力。”

  污染。进入2013年不久,包括北京在内的许多地区经历了严重的雾霾天气。特别是2012年12月以来,整个华北地区处于极端低温天气,同比温度比往年要低,由于低温导致燃煤采暖排放量相应增加,这个影响也比较大。

  白志刚认为,建设世界城市,北京还要花大力气提高空气洁净程度,彻底整治河流污染问题。根据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的统计数字,2008年北京的总悬浮颗粒物为89,而纽约、伦敦和东京分别为21、21和40,北京与这些世界城市相比,在空气质量方面的差距还很大。“与世界城市相比,目前北京的河流本来就不多,可都已被污染,经过多次整治,但大部分还没有还清,水的质量较差,不能用于农田和绿化灌溉用水,也不能用于景观观赏,这是未来需要花大力气解决的问题。”

  基础设施。2012年的“7·21”大雨深深刺痛北京,77人遇难。

  新华社曾在一篇文章中提醒北京“预警缺乏针对性、应急缺乏有效性、小汽车过分依赖环路交通、公交脆弱不堪等‘大城市病’,在暴雨面前暴露无遗。”“城市地下建设与地上建设是同等重要的事。某种意义上,甚至是更重要的。”白志刚说,“比拼城市发展程度,仅有光鲜的外表已远远不够,这也是世界城市的重要衡量标准。”

  要硬件更要软件过关

  北京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分析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时,全市共登记常住人口1961.2万人。其中,外省市来京人员704.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35.9%,他们都属于跨省市区的人户分离人口。

  除了700余万的外地来京常住人口外,北京每年还有大量的流动人口在这里生活、工作。户籍人口、非户籍常住人口、在京流动人口,他们共同构成了新时代的“北京人”。如何让他们在为北京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公平地享受到发展成果?如何让他们在北京找到归属感,从而更好地为这座城市的发展作出贡献?如何让各个阶层、各个区域的来京人员融合并和谐相处?这对北京这座大城市来说也是一个考验。

  白志刚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所提的建议中有一条就是“以建设世界城市所具有的包容性,形成城市治理的新模式。培育宽松的公民社会环境、社会组织,加大公民社会建设力度。”他认为,目前,北京开始重视服务性政府建设,民间组织得到发展,但市民参与社会管理的意识还不够强,而从另一面说,让市民参与的渠道也不够多,也不够顺畅。“北京应探索公民社会的培育措施,城市治理的新模式。改变全能政府的定位,将一部分职能剥离出来赋予社会力量,支持民间组织参与社会服务。政府应通过举办听证会、座谈会以及其他有效措施,吸取来自民间的智慧,提高公民民主参与意识,鼓励公民参与市政建设和管理。”白志刚说。

编辑:lj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城市规划与发展的三个时代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城市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经历了农耕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三个时代,我们可以从这三个时代中看到城市的规划和发展的变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