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系列欣赏Ⅵ:江苏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2012-06-08 11:15:52    作者:anna     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     浏览次数:

  良渚遗址简介

  如果说,杭州西湖是一颗惊世骇俗的明珠,那么,良渚遗址就是一块失落已久的中华璞玉。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最具规模和水平的地区之一,被誉为“东方文明圣地”,是中华文明的根,杭州文化之魂。

  遗址广泛分布于钱塘江以北、远志江苏南部一带,而以钱嘉湖平原较为密集。主要在浙江省余杭县和德清县境内,以莫角山遗址为中心的50余处。遗址群总面积约34平方公里。它范围广阔,内涵丰富,其中以反山墓葬群、瑶山祭坛和莫角山土筑金字塔等几处最为重要。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群,年代为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000年。

  良渚遗址发现于1936年,此后断续发掘至今。出土的石器有斧、凿、锛、镰、矛、穿孔斧、穿孔刀等,磨制精致。特别是石犁的使用,表明了当时农业生产已从“刀耕火种”的锄耕阶段进入了犁耕阶段。出土的陶器质地以夹细沙的灰黑陶和泥质灰胎黑皮陶为主。玉器发现也很多,有璧、琮、璜、坠、环、珠等,雕琢精细,大部分出土于墓葬中。据对有关遗址出土文物C14测定,其年代距今约5300-4200年,先后延续达千年之久,是原始社会末期向奴隶社会过渡的前夜。

  良渚遗址现有遗址点119处,良渚遗址是一个带有完整古国形态的大遗址,集中而全面地反映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特定的社会形态。遗址区内能明显地看到中心聚落、次中心聚落、普通聚落这种级差式的聚落结构,以及像莫角山这样的大型城址,汇观山、反山、瑶山这类出土大量精美王器的祭坛墓地,塘山这类大型城市防护工程的土垣遗址。

  其原始地理环境和遗址保存的完整性、密集度全世界罕见,是今天研究和探讨东方文明起源的重要对象,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唯一性和特别的重要性。良渚遗址所反映出来的以原创、首创、独创外拓为特征的”良渚精神”,是中国文明传统中最有价值的部分之一,不仅开创了曾经盛极一时的“渚社会”,而且对当今世界仍具有极大的教育和启发意义,值得全人类保存和借鉴。

  良渚遗址令人瞩目的成就

  都城的发现

  良渚遗址已发现墓地、祭坛、大型建筑基址、大型防护性工程、村落、作坊等遗迹,显露出一个庞大而完整的、带有早期“都邑”性质的空间形态。中国古代,小国林立,称为‘天下万国’,古代的国家都有都城,‘国’字就有四个框。周长6公里多、占地290多万平方米的良渚古城,应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古城了。在古城内,有宫殿式建筑莫角山、高等级墓地,还有祭坛,城外有高等级陶器作坊、玉器作坊和码头设施。

  良渚古城是当时的都城,有职能分工、有规划,这是区别一个地方是政权还是以血缘为基础的氏族的重要标志。如果有分工有规划,就表明已进入了文明社会,就是国家。古城的发现,说明它是一个国家的首都了。

  良渚文化居民过着较稳固的定居生活。作为文明初期最重要的人类聚落形式,城墙意味着社会组织从自然村落迈入了等级社会。惟有高度发达的权力组织才能够纠合人力,完成旷日持久的工程。至今能与此次良渚古城的规模面积相仿佛的“三代”遗址,大约只有山西的陶寺遗址。由此,也略可看出早期中国文明南北对峙的雏形。

  稻作文化

  其二是稻作文化。良渚并非现知最早发现稻米的文化遗存。人类驯化稻米这种消费人口最多的粮食作物,花了将近万年的时间。在更早的河姆渡文化中就已发现过稻米的遗迹。而在良渚文化的稻米中,考古人员已经可以区分出籼稻和粳稻的不同。良种的驯化和培育,加之湿润温和的气候,使得规模庞大的古国获得了稳定的食物供应。与北方的粟作农业相比,稻作无疑需要更加繁细的耕作管理技术,这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良渚文化社会组织的复杂性。

  蚕丝织品

  第三项成就是蚕丝织品。上世纪50年代末,在湖州钱山漾遗址中出土属于良渚文化的纺织品遗存,其中包括丝线、麻布,更令人称奇的是一块被鉴定为最早的“绢织物”的纺织品。这块丝绢残品的材质是经过缫制的家蚕丝,其经纬密度达到每平方寸120根。这说明良渚文明已经掌握了相当发达的养蚕和纺织技术。古籍传说养蚕纺织的始祖是黄帝正妃嫘祖,从发现来看,丝织技术的发源地很可能应是东南中国的良渚文化。

  “鼎”及“人兽纹饰”

  第四项就是良渚文明的“鼎”及“人兽纹饰”。青铜时代,鼎是王权的代表、国之重器。但在陶器时代,中原地区并不流行三足鼎,鼎的器型在良渚的发掘中却十分常见。鼎在其祭祀中的使用,已初具后来中原礼制的萌芽。很早就有学者指出,鼎是从周边文明引介入中原腹地的。殷周的鼎身上常饰有饕餮纹,那是青铜纹饰的代表性图案,而饕餮的祖源却与良渚玉器上“神人骑兽”纹有不解之缘。

  玉琮

  第五项是良渚文化的代表性玉器———玉琮。这种筒状的外圆内方的玉雕,据说象征着最古老的天圆地方的宇宙格局。虽然没有文字记录下它所承载的意义,但是从出土的情形便不难判断玉琮与原始信仰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这种信仰以玉琮为载体,向远方传播。在神秘的三星堆遗址中,都发现了良渚玉琮。玉琮信仰的重要性,绝不会逊色于红山玉龙所代表的“龙文化”。

  如此辉煌的古代文明,却在中国的史籍上付之阙如,所幸大地并不像人类一样健忘,一切地表之下的文明痕迹便仿佛是历史的本文,保留了伟大的南方文明的荣光。

编辑:anna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园冶杯获奖作品丨合肥逍遥津公园改造

园冶杯获奖作品丨合肥逍遥津公园改造

按照“古风古韵 生态生活”的设计原则,淡化商业、娱乐功能,力求“水清、树绿、景美、生态优”,回归园林艺术本源,打造合肥市民心目中的“古逍遥津”【详细】

河北省第六届(沧州)园林博览会5月26日开幕

河北省第六届(沧州)园林博览会5月26日开幕

本届园博会主题为“千里通波、大美运河”,园博园占地面积196.7公顷,规划建设有“一带三区”,即:运河风光带,城市展园区、专类植物展园区、综合服务区,建成13个城市展园和沧州坊商业街罗列其中【详细】

首钢园变身高端“秀场”

首钢园变身高端“秀场”

打造全球首发中心、首发首秀首展纷至沓来、科幻企业云集……现如今的首钢园变身高端“秀场”,吸引科技、科幻、体育、文化、商业等产业集聚。记者近日获悉,一季度首钢园举办各类活动会展78场【详细】

北京:数字技术立体化展现壮美中轴线

北京:数字技术立体化展现壮美中轴线

一条中轴线,撑起古都脊梁,串起一路风景。然而,在实地探访时,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位都无法一览全局。实景三维系统弥补了这一遗憾,让人们可以全方位领略中轴线的独特神韵。记者近日获悉,借助数字技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