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镇化的阵痛应如何抚慰

2011-12-13 08:38:00         来源:互联网     浏览次数:

  由此想到媒体热议的城市化话题。有专家指出,目前有1.28亿生活在城镇里的人没有城镇户口及享有城镇居民待遇。为此,有媒体呼吁:中国城市请慢些走,等一等徘徊在城市屋檐下的1.28亿人,历史上欠下的账,现在到了该还的时候。

  但这笔帐由谁来还,怎么还?关键是在各地竞相追求城市建设速度、规模和土地收入的大背景下,谁有心思反思与回答这一问题?

  和大多数中国城市一样,笔者所在的一个县级市,也在快马加鞭中行进。十来年间,这里的城区人口已经由以前的不足10万人,发展到50多万,大量的城郊土地变成了高楼。但失地农民被城市化后,很多人却面临"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的困境。根据规划,再过3~5年时间,这里将建成"大城市"。我粗略计算了一下,如果按照2010年版《中小城市绿皮书》上"市区人口100万~300万为大城市"的界定,即使用5年时间进入大城市门槛,每年还需10万新人入城,而这部分人的主力当是城郊农民。如此一来,笔者担忧,老问题没解决,新问题却在叠加。

  据报道,我国用30年时间走过了西方200年的城市化历程。但有专家指出,这种"大跃进",在促进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的同时,存在的风险也不容小觑:我国每年新增城镇人口约1000万,每人所需建筑面积应为60平方米,但目前城镇建设的竣工面积已达每人130平方米,超出一倍多;近年来,全国土地出让每年平均达660万亩,合理的城镇用地增长系数应为1.12,而我们却达到了1.91,已对有限的土地资源提出严峻挑战;一些城市在建设中互相攀比,急功近利,公共工程建设跟不上城市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一场暴雨就能带来较大的灾难,造成交通瘫痪。

  资料显示,改革开放以来,通过低价征用制度,从农民手中转移的利益约有15万亿人民币,而卖地补偿给农民的不到其中的5%。土地问题已成为农业税取消后,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首要问题和焦点问题。而与此同时,一些城市地域却在急速扩张:小城市希望变成中等城市,中等城市希望变成大城市,大城市希望变成特大城市,甚至是"世界城市"。

  现在,我国城市已呈现明显的"三元格局":一个是城市居民社会,一个是城市失地农民社会,一个是漂泊于城乡之间的农民工社会。城市不仅要解决自身问题,也面临农村和农民问题。如果片面追求城市化率的数据与政绩,任由问题累加,让城市化徘徊在改革的半程,表面看牺牲的是农民利益,实际伤害的是国家肌体,随之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最终要由全社会埋单。

  城镇化,需要"灵魂"跟上

  "中国特色城镇化论坛"透露,2010年中国城镇化率是46.59%,而城镇户籍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只有约33%。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会长李兵弟称,这意味着1.28亿生活在城镇里的人没有城镇户口及享有城镇居民待遇。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必须要自豪!我国城镇化的发展速度取得了非常漂亮的成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3亿多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预计到"十二五"末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51%。

  但是,3亿多的数据固然漂亮,1.28亿的现实困境也客观存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邹德慈在论坛上指出,"半城市化现象是中国城镇化质量不高的主要问题"。

  莎士比亚说,城市即人。身在城市,权利却被留在了农村,这是我国城镇化问题中直接关乎到人的问题。城镇化率达46.59%,本该对应着一个46%上下的城镇户籍人口总数。

  城镇化的问题,属于城市灵魂的问题是人的权利问题。显然,半城市化是一种残缺的状态,意味着经济权利的不完整、政治权利的不完整、文化权利的不完整,意味着享受国家发展成果的不平等、参与国家文明进程的不平等。

  城镇化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每位公民都应当在城市中拥有属于自己的权利。因此,城镇化的首要问题,就在于解决好这1.28亿生活在城镇里却没有城镇户口的人的问题。

  城市的美好之处,在于它更有能力给予弱者平等的机会,这是城镇化的根本之处!

  农民工何时真正"进城"?

  据媒体报道,改革开放30多年来,3亿多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2010年中国城市化率是46.59%。预计到"十二五"末,我国城市化率将达到51%。但在这组历史数据背后,还有另一组被忽视的数据,城镇户籍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只有约33%。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会长李兵弟解读称,"这意味着有13.6%,即1.28亿生活在城镇里的人没有城镇户口及享有城镇居民待遇"。

  应该说,改革开放30年以来,城市化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内在动力。大量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不仅为工业化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巨量的人口迁移也为包括房地产业在内的诸多产业带来了潜在需求。此外,这也是一个农民收入提升的过程,城市化对于消费升级和内需释放有着积极的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提速的同时,"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现象愈发明显,数以亿计的农村人口仅仅是从地域上转入了城市地区,却未在本质上融入城市之内,"户籍制度"无疑是最大的绊脚石。

  户口在如今仍是计划经济体制的深刻烙印。没有户口,意味着难以公平地享受到包括教育、社保、住房等在内的诸多公共资源,甚至无法在城市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不可否认,户籍制度在当前的国情下依然有其现实意义,毕竟城市的公共资源无法承载过多的人口,但这种以行政化方式阻止人口迁移的做法,客观上已经成为了城市化进程的一大阻碍。大量的外来人口在为当地建设贡献力量的同时,却未能享受到相应的待遇,甚至无法得到应有的尊重。这种归属感和安全感的缺失,使得外来人口常常处于不安定的状态,也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性。

  毫无疑问,超过1亿的半城市化人口,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未来在城市化继续高速增长的同时,必须要注重减少游离在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半城市化的人口。如果不能处理好这群不属于农村,又不被城市所接纳的人口,那么城市化创造就业机会、促进产业结构转型等作用都无从谈起,反而会导致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失衡,乃至激化社会矛盾。

编辑:lj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园冶杯获奖作品丨车公庄19号院景观改造

园冶杯获奖作品丨车公庄19号院景观改造

设计师既是场地修缮者也是直接使用者,采用多方共谋共建的方式,以生态、健康、友好作为核心手段,修复大院环境,创造活力新生。建成后社区环境大幅度提升,社区邻里互识,温暖度开始回升,成为绿色创新友好的健康示范项目【详细】

园冶杯获奖作品丨合肥逍遥津公园改造

园冶杯获奖作品丨合肥逍遥津公园改造

按照“古风古韵 生态生活”的设计原则,淡化商业、娱乐功能,力求“水清、树绿、景美、生态优”,回归园林艺术本源,打造合肥市民心目中的“古逍遥津”【详细】

河北省第六届(沧州)园林博览会5月26日开幕

河北省第六届(沧州)园林博览会5月26日开幕

本届园博会主题为“千里通波、大美运河”,园博园占地面积196.7公顷,规划建设有“一带三区”,即:运河风光带,城市展园区、专类植物展园区、综合服务区,建成13个城市展园和沧州坊商业街罗列其中【详细】

首钢园变身高端“秀场”

首钢园变身高端“秀场”

打造全球首发中心、首发首秀首展纷至沓来、科幻企业云集……现如今的首钢园变身高端“秀场”,吸引科技、科幻、体育、文化、商业等产业集聚。记者近日获悉,一季度首钢园举办各类活动会展78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