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显尧谈适应气候变化的景观设计

2011-12-08 11:22:20         来源:《景观设计学》     浏览次数:

  L A C:您认为当前的这种气候变化是人为因素,还是自然周期性的正常波动?

  陈显尧:两个因素的作用都存在。但是,我们现在仍然不能确定人类活动因素和自然变化因素的影响究竟各占多大的比重。气候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这里1加1不一定等于2。我相信人类的活动会对气侯系统产生影响。人类是伟大的,工业革命之后的百年来,人类活动已经显著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但是对于人类活动能否改变气侯这个问题,我觉得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虽然I P C C第四次评估报告已经下结论:“自20世纪中叶以来,大部分已观测到的全球平均温度的升高很可能是由于观测到的人为温室气体浓度增加所导致。(Most of the observedi n c r e a s e i n g l o b a l l y a v e r a g e d t emper a t u r e s s i n c e t h e m i d-20t hcentury is very likely due to the observed increase in anthropogenic greenhouse gas concentrations.)”。“Very likely”(很可能)不是一个科学的措辞,这种模棱两可的结论很容易导致不同的解读。而我个人的看法是质疑、甚至是否定的。我认为IP CC过分夸大了人类活动的影响。其中一个例子最为明显,观测数据显示过去一百多年来,地球温度有一个周期约为65~70年的震荡过程。但截至目前,I P C C报告所采用的数值模式还很难模拟出这个震荡周期。显然基于这样的数值模拟分析结果所得到的结论是值得质疑的。我们现在投入了很大的力量在做这方面的研究,期望能够合理地区分人类活动和自然变化对气候变化的贡献。但是,我们目前的观测数据长度和数量对于认识气候系统来讲太短暂了。人类有天气观测记录的历史不过150余年,其中较为有价值、有代表性的数据记录不足100年。通过这么短暂的观测,我们无法确定气候系统本身的一些周期性震荡,也就更无法确定人类活动是否会产生一些决定性的作用,我想这可能是需要倾一生之力去做的事情。

  此外,不知大家是否了解,IP CC评估报告的结论是通过举手表决来确定的。气候系统是复杂的,有高度的不确定性,但是这种不确定性不能通过少数服从多数的方式来解决。

  LAC:您认为人类需要被动地适应这一境况,还是应该主动地去改善?

  陈显尧:无论是“适应”还是“改善”,人类都是主动的。我们现在对于气候系统的认识还很不完善,特别是人类活动到底有多大作用,是通过怎样的过程影响气候变化的,我们都还不清楚。这时我们该怎么做呢,有一个很生动的例子:将气候系统比喻成一只大猩猩,你轻轻地去捅捅它,它没反应;你再捅捅它,还是没反应;你可能想要再轻轻地捅它一下,或再狠狠地捅它一下,可你不知道它随后会有什么反应。有什么可以确保这只大猩猩不发怒呢?答案就是别再去捅他。所以说,在我们还不确定人类活动如何影响气候变化时,合理的做法是主动地适应气候变化。至于主动地改善气候,我还是要重复我前面所说的,人类是伟大的,但我不认为人类有能力改变气候系统的长期变化趋势。但我们能够通过主动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等行动,来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

  L A C:“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性的政治、经济热点话题,您如何看待此现象?您认为这一舆论导向对人类解决或适应这一变化问题是否会产生影响?

  陈显尧:当气候变化问题和政治、经济甚至和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时,它就不仅仅是科学问题了。这里面有社会问题,更重要的是经济利益问题。发达国家和地区在新型能源技术、能源及碳交易等领域占有全球性的优势,这些技术不会免费给发展中国家。而在科技和经济不发达国家和地区,比如一些岛国,他们在气候变化中受到的影响很大,但他们自己无能为力,人力、物力、财力也都不允许他们去做这么浩大的工程。他们就需要向发达国家寻求帮助,寻求资金和技术支持。这个过程中,双方就会产生利益冲突。气候变化的问题就被这样转移成了和经济利益挂钩的复杂的事件。

  L AC:根据IP CC的报告,一些系统和行业已经受到了气候变化的影响,而这些领域正是景观行业的设计对象,比如水、生态系统、海岸线等,您认为景观师应该如何处理这些影响?

  陈显尧:我对景观设计的了解不多,我只想简单谈一些我个人的感受。景观设计是一门综合了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人文与艺术科学的应用科学。从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的角度上讲,高科技手段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景观设计,对此我有两个建议。一个是大家天天都在讲的—节能,另一个是我想强调的—自然。采用大量高科技手段的现代景观无论在设计和使用过程都会大量消耗能源,例如对光的使用等。设计师们如果有效解决了能源消耗和景观效果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景观就能够长期存在。充分地利用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阳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另一个方面,我想强调的是自然。我们现在很多景观的设计非常工业化、现代化,但忽略了自然才是最吸引人的。如何在设计时依托自然,尊重自然是一个课题。这里我们的先辈们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例如都江堰。随便找一份关于都江堰的介绍,我们都能够看到都江堰的设计充分利用自然的规律和自然的力量来解决灌溉、防洪和提供生活用水等问题时所展现的智慧。现代景观设计应该可以从中学到很多。

  L A C: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么:当我们不知道我们的活动和自然会产生怎样的作用关系时,就要先避免犯错误?

  陈显尧:是的,你总结得很对。老百姓需要绿地、喷泉,需要有场所来满足他们文化、艺术、休闲的需求。所以现代的景观设计应该是环境、自然和百姓需求的和谐。追求这种和谐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过程,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就像我们的二十四节气,这是我们祖先通过长期的生产生活的经验总结出来的,但是随着气候的不断变化,现在的二十四节气也许已经不能用来指导农业活动了。而谁先意识到这个问题,谁就会先受益。我上面所讲的意思是,不仅农业、渔业、林业等与气侯变化有直接密切关系的相关行业需要因势利导,需要去改善行业发展的传统方式,其他各行各业都是如此。

编辑:lj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园冶杯获奖作品丨车公庄19号院景观改造

园冶杯获奖作品丨车公庄19号院景观改造

设计师既是场地修缮者也是直接使用者,采用多方共谋共建的方式,以生态、健康、友好作为核心手段,修复大院环境,创造活力新生。建成后社区环境大幅度提升,社区邻里互识,温暖度开始回升,成为绿色创新友好的健康示范项目【详细】

园冶杯获奖作品丨合肥逍遥津公园改造

园冶杯获奖作品丨合肥逍遥津公园改造

按照“古风古韵 生态生活”的设计原则,淡化商业、娱乐功能,力求“水清、树绿、景美、生态优”,回归园林艺术本源,打造合肥市民心目中的“古逍遥津”【详细】

河北省第六届(沧州)园林博览会5月26日开幕

河北省第六届(沧州)园林博览会5月26日开幕

本届园博会主题为“千里通波、大美运河”,园博园占地面积196.7公顷,规划建设有“一带三区”,即:运河风光带,城市展园区、专类植物展园区、综合服务区,建成13个城市展园和沧州坊商业街罗列其中【详细】

首钢园变身高端“秀场”

首钢园变身高端“秀场”

打造全球首发中心、首发首秀首展纷至沓来、科幻企业云集……现如今的首钢园变身高端“秀场”,吸引科技、科幻、体育、文化、商业等产业集聚。记者近日获悉,一季度首钢园举办各类活动会展78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