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重建之争 就让遗址静静地烂掉?

2011-12-01 09:22:12         来源:新民周刊     浏览次数:

  圆明园是否应该重建?这并不是一个新话题。围绕圆明园是“存”还是“修”的争议就一直没有停止过。据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回忆:周恩来曾对他讲有条件时可重建圆明园。但曾任新闻出版署署长、浙江省省长的周建人也在《北京晚报》载文指出,“周总理曾当面嘱咐我:雷峰塔万万不能重造。鲁迅曾经写过文章,说雷峰塔的倒掉象征了妇女的解放,你有权阻止它的重造”,“我们的经济建设任务还十分繁重,修缮古迹文物应该有所选择,要有利于教育人民,团结人民……圆明园目前不宜重造”。

  自此,关于圆明园问题的“整修派”与“废墟派”基本形成,围绕“存”与“修”展开的学术辩论也在各媒体的普遍关注中拉开帷幕。

  1583人签字的整修倡议书

  已故的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原党委书记,建筑学家汪之力,早在1980年圆明园被毁120周年之际,便牵头起草了《保护、整修及利用圆明园遗址的倡议书》,号召对圆明园进行保护、研究和整修。在倡议书中,汪之力写道:“我们有志气、有能力,在帝国主义破坏的废墟上整修、重建圆明园这一优秀的历史园林,使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做出贡献。”倡议书后附有来自建筑界、城建界、园林界、文物界、历史界、文学界、艺术界及其他社会各界的专业人士签名,共计1583人。

  同年12月,《人民日报》以读者来信的形式高调质疑“整修”的合理性:“我国近十亿人口,现在还很穷,问题成山,需要大量经费解决。”这在当时是颇有代表性的一种观点,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修复圆明园的历史也被人重新提起。

  时隔半年,圆明园管理处和当时正在筹建中的“中国圆明园学会”也以读者来信的形式,对是否重建一事做出回应,称:“是逐步整修,不是马上复原”,“整修圆明园是可能的”。据悉,当时曾有专家估计,重修圆明园需1.6亿元、耗时10年。

  在当时的各种的争论声中,圆明园的遗址依旧静静荒废着,而与此同时,各种利益群体则在觊觎着这个占地达5200亩约合600个足球场面积的巨大遗址。跑马场、图腾园、野生动物园、水上摩托艇、儿童游乐场、西洋楼前抬花轿……商品社会下的各种产物在圆明园内如雨后春笋般迅速萌生。一些近在海淀,远至门头沟龙泉镇,甚至内蒙古的单位及个人,纷纷找到圆明园管理处搞“联营”。圆明园作为一处具有历史记录意义的园林遗址,在各种商业化的诉求中,越发被建设得不伦不类。

  贯穿90年代的学术之争

  整个90年代,“整修派”和“废墟派”展开了旷日持久的辩论。《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读书》、《北京晚报》、《中华读书报》、《首都博物馆丛刊》等专业期刊都发表了各种观点。

  其中,著名建筑学家叶廷芳曾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美是不可重复的——圆明园遗址前的叹息》,文中尖锐指出:“圆明园废墟已经永远是一切爱好和平的人们庄严的凭吊之地。然而一些目光短浅的急功近利者,他们连听一听社会声音的耐心都没有就贸然开始了圆明园的‘修复’工程,果然,仅仅几年工夫,圆明园内帆船点点,绿树丛丛,歌声笑语,鼓乐喧天,甚至在‘西洋楼’前抬起了‘花轿’,把象征国耻的重要文物变成了生财不息的摇钱树。”

  此时反对重建的“废墟派”已不再将理由局限于重建的经费问题,而是扩展到文化学以及美学角度,这无疑使关于圆明园的争论具备了更多的专业性。后据相关人士透露,因为反对复建圆明园,叶廷芳还因此遭受过“人身攻击”。

  与此同时,“整修派”内部关于具体修复多少的争论也一直在进行着,主张全部重建圆明园的人士只是极少数,大多数人还是主张部分整修。在他们的计划中,已经成为圆明园名片的著名的西洋楼遗址废墟也应该保存。但尽管内部存在争论,也并不影响他们面对“废墟派”时的一致,那就是至少要复原圆明园中的山形水系和植物配置。

  这种有关圆明园是否应该整修,整修到何种程度的争议,直至2000年《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正式提出之时,也并未完全止息。

  2010年,叶廷芳就反对整修一事再次发表文章《圆明园的美不可重复——复建是另一次劫难》,文章中写道:“昔日皇家园林的圆明园已经被人杀死了,再也不可能复活了!但她的亡灵已涅槃出新的生命,这就是文物的生命。如若把已被毁坏的物件修复了,等于把文物的生命又杀死了,这无异于圆明园的再一次遭劫!美是不可重复的。生前的圆明园乃是中华民族五代能工巧匠的智慧的产物,还有151年(1709始建到1860年被烧)国家巨额财力的付出。对于一个自强的民族来说,记住耻辱,比怀念辉煌要有意义得多。”

编辑:lj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2016梁思成建筑奖揭晓 中马两位建筑师获奖

5月17日,被视为建筑界最高奖项的2016年“梁思成建筑奖”揭晓。【详细】

南京明城墙遗址景观工程初现规模

4日,位于秦淮区酒精厂路的明城墙遗址景观改造项目基本完成。【详细】

梁思成手稿折射中国古建筑保护之路

1937年,梁思成赴山西应县,对有近千年历史的佛宫寺木塔进行了第一次学术测绘。79年后,一座根据梁思成手稿制成的应县木塔模型矗立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内【详细】

南京建石头城遗址博物馆 有偿征集相关历史资料

南京正重点打造石头城遗址公园,其中古清凉台石头城遗址博物馆位于清凉山的最高处。为了充实丰富历史资料,昨天清凉山公园管理处向市民征集老照片以及历史文物。【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