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菊儿胡同:旧城改造试点身份引世界关注

2011-11-23 10:42:00         来源:北京日报     浏览次数:

  “给我们办的贷款是优惠,三年期的年利率好像才千分之三,反正比存款的利率还低。按现在的想法,有钱也不多交首付,存款吃利息差都合适。”马玉琴回忆,“可是那时候想法简单,贷款叫‘背饥荒’,心里不踏实啊。再说手里也确实没钱,能把首付凑出来就不错。”

  作为菊儿胡同危旧房改造试点的设计方,吴良镛领衔的课题组却做了大量设计之外的工作,包括此前详尽的住户调查和住宅合作社的推动。

  菊儿小区完工后,吴良镛还带领师生对改造户进行了回访。左川教授当时就负责对搬出户的回访,回访的结果有些出乎预料:“换作是我,当时无论怎样想办法也要买一套菊儿小区的房子。可是从搬出户的调查结果看,他们基本上没有因为当初没有买房而后悔。”

  左川分析,这首先是因为搬出户的居住条件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相对比较满意。另外,他们当时还是习惯于低房租的公房,并不认可自己花钱买房。“现在再去做这样的调查,结果可能会不一样。不过这么多年过去了,世事变迁,不能再和当时做类比了。”

  最终住宅合作社中,原住户约占30%,这个比例多少让吴良镛有些遗憾,他原本期望能够达到一半以上的回迁率。在他看来,“让居民自觉修缮旧房,是最经济、最有效、最理想的解决危房问题及风貌保护问题的办法。当时希望居民都参加到住宅合作社中来,发挥集体的力量,很可惜的是,没有坚持下来。”

  “过关”

  吴良镛对菊儿小区的设计,是在危房改造基点之上尝试的有机更新。最终建成的菊儿小区一期工程共有46户住宅,仅比原有住户多两户。很显然,这样的比例如果用作商业开发,很难产生利润。此后菊儿小区屡屡获奖,广受赞誉,却终成“孤本”,这是一个主因。

  建筑师的文化情怀和社会理想,面对逐利的资本时,更多的可能会是一种无奈。

  但是,这丝毫没有影响到吴良镛对菊儿胡同改造试点投入的热情。

  左川教授说:“对这个2760多平方米、仅收一万元设计费用的小工程,吴先生可以说是不嫌其小,又不厌其烦。”

  在方案阶段,尽管新四合院方案的研究已进行了多年,甚至做出了完整的模型,但真将这种建筑概念落实到北京的旧城区,仍需要从所在地块及周边环境出发,全新勾描。

  三层小楼的新四合院,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创举。左川记得,在试验方案审定以前,虽然已经与北京市有关单位就有关问题进行了充分商讨、酝酿,然而在审批时,对这个“前所未有”的规划设计方案,前后仍审查了六七次之多,费尽周折。当时就称得上中国规划建筑界泰斗的吴良镛先生,还从来没有对哪项规划费过如此多的力气。后来吴良镛忆及此事,最常用的一个词就是“过关”。

  到了施工图阶段,光是图纸就出了95张。就菊儿胡同一期的设计体量,出95张图在很多建筑师看来“不可想象”,这背后,反反复复的修改更不知多少次。

  41号院中原来有两棵榆树,其中一棵树龄在百年以上,树干要两人合抱。为了保留这两棵树,设计方案就改了好几次。新四合院的整体性极强,牵一发而动全身。为了避开树要改变一面墙的位置,在设计上却几乎是重新走一遍。

  这两棵树,现在依然生长在菊儿小区中。庞大的树冠几乎能荫蔽整个院子。菊儿小区不过20多年历史,但有了这两棵老树,似乎又有着百年的沧桑。

  95张图纸最后确定了现在的新四合院。一方面是从宫殿王府建筑群里汲取灵感,并列的两座院落中形成长夹道,另一方面参照了苏州宅第中的“备弄”(又称壁弄)串院落群,夹道和备弄就构建起“交通干线”的作用。

  小区以通道为骨架进行组织,向南北发展形成若干“进院”,向东西扩展出不同“跨院”,由此突破了北京传统四合院的全封闭结构。

  楼栋高两至三层,错落有致,像旧四合院一样围合而成。在保证私密性的同时,又保留了中国传统住宅合院式结构。现在走进41号院,配合花架、座凳的生活情趣和阁楼变化的韵律,看着像南方水城的格局。

  建筑用色上则基本沿袭了传统,灰瓦粉墙,不时以稳重的暗红提示人们,这是一组皇城脚下的建筑群。同时它和顶层的阳光屋告诉人们这是现代的产物。同样的粉墙黛瓦,不像南方建筑那样婉约,却有着京城独具的大气严整。

  马玉琴回忆起菊儿小区完工时的情景仍难掩激动。施工期间,他们这些需要拆迁的原住户,都被安排到东直门附近的一栋临时房中暂居。

  1990年7月,菊儿小区一期工程完工。呈现在人们面前的这座建筑,只能用“惊艳”来形容。马玉琴说:“那时候的楼都是‘方盒子’,谁能想到楼居然能建成这个样子,就像画里一样。”

  菊儿胡同改造之前,老住户们最大的奢望是能“住楼房”,眼前的这个四合院式的公寓楼,几乎让他们喜出望外了。这种巨大的心理满足持续了很多年。

  李媛是在2000年前后调到菊儿胡同社区工作的。第一次看到菊儿小区,她的眼里满是欣羡:“那时候看菊儿小区,就和现在看高档别墅区一样。这里简直就是皇城根下的别墅。”

  标准之辩

  从菊儿小区一期入住,到1994年二期完工,颁给菊儿胡同新四合院的各种表彰、奖项就纷至沓来。北京市科技成果二等奖、亚洲建筑师协会优秀建筑金奖、世界城市建设荣誉工程、联合国人居奖……时至今日,菊儿胡同新四合院工程也是我国获得国内外大奖最多的建筑作品。

  对新四合院的住户来说,那段日子被喜悦和赞誉充满了。

  马玉琴说,40多家住户搬进了新房,很长时间里,每家每户都是宾客盈门,每天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这些人中,有菊儿胡同的老街坊,有各级政府组织的观摩团。到后来,全国乃至世界范围的参观者都来了。菊儿小区简直成了一个“旅游景点”。

  然而,在交口称赞的背后,还有一番不被外界所知的争论。

  后来在北京市房改办工作的何红雨,曾多次带国内外的专家、政府官员参观菊儿小区。一次,来自新加坡的建筑师参观后却说“看不懂新四合院”。他随后提出的问题在当时很有代表性,“从菊儿胡同的地理位置上说,住宅的标准应该比新四合院更高;从解决居住者的现实困难来说,新四合院的标准又太高了。”

  这其实是建筑规划领域“老生常谈”的一道难题,归结起来就是“当前与长远”的矛盾,从来就没有绝对的正确答案。

  即便是当年“喜出望外”的老住户,在20多年过去、有太多更高标准的住宅出现后,他们也会对新四合院的某些设计产生不满。比如户型面积小,一居40平方米、二居64平方米、三居73平方米,比如客厅面积小,仅相当于一个饭厅……

编辑:lj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园冶杯获奖作品丨车公庄19号院景观改造

园冶杯获奖作品丨车公庄19号院景观改造

设计师既是场地修缮者也是直接使用者,采用多方共谋共建的方式,以生态、健康、友好作为核心手段,修复大院环境,创造活力新生。建成后社区环境大幅度提升,社区邻里互识,温暖度开始回升,成为绿色创新友好的健康示范项目【详细】

园冶杯获奖作品丨合肥逍遥津公园改造

园冶杯获奖作品丨合肥逍遥津公园改造

按照“古风古韵 生态生活”的设计原则,淡化商业、娱乐功能,力求“水清、树绿、景美、生态优”,回归园林艺术本源,打造合肥市民心目中的“古逍遥津”【详细】

河北省第六届(沧州)园林博览会5月26日开幕

河北省第六届(沧州)园林博览会5月26日开幕

本届园博会主题为“千里通波、大美运河”,园博园占地面积196.7公顷,规划建设有“一带三区”,即:运河风光带,城市展园区、专类植物展园区、综合服务区,建成13个城市展园和沧州坊商业街罗列其中【详细】

首钢园变身高端“秀场”

首钢园变身高端“秀场”

打造全球首发中心、首发首秀首展纷至沓来、科幻企业云集……现如今的首钢园变身高端“秀场”,吸引科技、科幻、体育、文化、商业等产业集聚。记者近日获悉,一季度首钢园举办各类活动会展78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