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导则(试行)的函

2011-11-18 18:33:05         来源:环境保护部     浏览次数:

  (六)科研监测

  1、资源调查

  自然保护区应经常性开展科学考察和专项调查,尤其是对主要保护对象的调查,要对区内的生物多样性进行编目和详细记录,做到资源本底清楚。

  每十年至少开展一次综合科学考察,编制科考及分析报告。

  2、定期监测

  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应根据具体情况定期开展生态、资源、环境等各项监测活动。

  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当地社区社会经济状况调查。

  根据主要保护对象特点,对固定样方、样线、站位或断面每年至少开展一次调查。监测结果应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

  3、科研管理

  自然保护区应编制主要保护对象、野生动植物或自然资源的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GIS)及相关软件。

  自然保护区应编制有准确经纬度坐标网格的主要保护对象分布图、植被图、地形图等图件。

  自然保护区应积极推进数字化建设,逐步实现自然保护区科研数据与信息共享。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应加强与相关高校或科研机构合作,积极参与和支持有关自然保护区科学研究工作,成为我国自然保护区科学研究与教学实习的基地。

  保护区应鼓励保护区人员在国内外期刊杂志上发表科学研究论文、参加各类学术会议。

  (七)宣传教育

  1、宣传资料

  自然保护区应编制具有自身特点的科普宣传书籍、音像、文字及图片资料、环境教育材料等,分发给周边社区居民、游客和访问者。

  2、宣教活动

  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应定期对学生、当地社区居民开展形式多样的环境教育活动。

  自然保护区对当地社区所在行政村每年开展至少一次集中性宣传教育活动。

  来自然保护区的访问者(含游客)60%以上接受环境教育。

  3、自然保护区网站

  自然保护区应编制并定期维护自己的网站或网页,及时发布和更新自然保护区的相关信息。

  4、交流与合作

  自然保护区通过建立姊妹保护区、参加国际或区域保护网络、参加国际国内培训和研讨会等形式开展国内外交流与合作。

  (八)旅游活动管理

  有条件的自然保护区可以开展生态旅游活动,应让游人感受自然环境、欣赏自然景观、了解野生动植物和地学等科普知识。

  所有旅游项目都必须在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的统一监督下开展。

  开展旅游活动的自然保护区,必须严格科学地进行环境容量测算,编制保护区旅游专项规划并通过环境影响评价,经批准后实施。

  旅游区域的范围界限应根据保护对象特点,在采取有效保护措施的基础上确定。其范围界限必须明确,并严格限制在实验区范围内,不得在核心区和缓冲区开展旅游。

  旅游活动不得对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和保护对象构成威胁。应采取“区内游、区外住”的旅游方式,不得在区内建设索道、宾馆和餐饮等设施。不得建设污染自然环境、破坏自然资源或自然景观的人工景点和设施。旅游区域应设置垃圾收集等环保设施。旅游人数不得超过规划的旅游容量。

  自然保护区旅游活动30%以上收入应该用于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

  保护区开展旅游活动应当吸引当地社区居民参与,实现保护区与社区的惠益共享。

  (九)社区共管

  自然保护区应与所在地政府、有关单位及当地社区的关系协调融洽,可以通过建立共管机制、签订共管协议等多种形式,积极推进地方社区和居民参与保护区管理。

  自然保护区与保护区所在乡村每年开展至少一次社区共管活动。

  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应积极争取资金,用于生态补偿,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四、生态恢复工程

  自然保护区内退化生态系统应尽可能采取封禁方式进行自然恢复。确需人工辅助恢复的自然保护区,应分类指导,开展生态恢复工程。

  人工恢复植被应当种植当地的乡土植物。

  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可根据主要保护对象的生活习性和活动规律采取必要的人工控制手段,优化主要保护物种栖息地。

  荒漠区域的自然保护区可建必要的防沙治沙设施。

  湿地和海域的自然保护区可以采取湿地水源保护、蓄水和引水工程、湿地生态恢复、红树林和珊瑚礁人工恢复等工程。

  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可以采取人工恢复野生种群工程,人工增殖放流应当使用当地物种。

  自然遗迹类型自然保护区对重要自然遗迹等可进行围栏(网)保护。

  五、经费保障

  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管理运行费用、人员工资有固定来源,能够基本保证日常管护工作需要。

  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收入稳定,达到或超过当地事业单位人员平均生活水平。

  自然保护区财务管理规范,各项资金的使用合法、合理,无挪用、滥用资金状况。

  六、应急能力建设

  自然保护区应具备处理突发性事件的能力。

  自然保护区应根据自身特点以及潜在的自然灾害,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

  自然保护区应组建训练有素的防火等应急队伍。

  出现重大环境污染、违规开发建设和生态破坏等紧急事件时,能够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并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编辑:lj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园冶杯获奖作品丨车公庄19号院景观改造

园冶杯获奖作品丨车公庄19号院景观改造

设计师既是场地修缮者也是直接使用者,采用多方共谋共建的方式,以生态、健康、友好作为核心手段,修复大院环境,创造活力新生。建成后社区环境大幅度提升,社区邻里互识,温暖度开始回升,成为绿色创新友好的健康示范项目【详细】

园冶杯获奖作品丨合肥逍遥津公园改造

园冶杯获奖作品丨合肥逍遥津公园改造

按照“古风古韵 生态生活”的设计原则,淡化商业、娱乐功能,力求“水清、树绿、景美、生态优”,回归园林艺术本源,打造合肥市民心目中的“古逍遥津”【详细】

河北省第六届(沧州)园林博览会5月26日开幕

河北省第六届(沧州)园林博览会5月26日开幕

本届园博会主题为“千里通波、大美运河”,园博园占地面积196.7公顷,规划建设有“一带三区”,即:运河风光带,城市展园区、专类植物展园区、综合服务区,建成13个城市展园和沧州坊商业街罗列其中【详细】

首钢园变身高端“秀场”

首钢园变身高端“秀场”

打造全球首发中心、首发首秀首展纷至沓来、科幻企业云集……现如今的首钢园变身高端“秀场”,吸引科技、科幻、体育、文化、商业等产业集聚。记者近日获悉,一季度首钢园举办各类活动会展78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