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铭:中国城市化的南辕北辙

2011-11-16 09:31:53         来源:价值中国网     浏览次数: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陆铭(资料图)

  在当前的中国,没有什么比推进城市化更重要。但当前城市化的问题是城市面积扩张太快,而城市人口增长却受到阻碍。通过压低城市人口增长速度来控制城市化的进程,无异于南辕北辙。

  城市面积扩张不利保护耕地?

  仅从数据上看,中国的城市面积扩张的确威胁到了耕地保护。据《改革内参》2010年第42期的内容显示,在1980年至2005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急剧扩张的时期,经济每增长1%,占用农地2万公顷左右。而日本从1965年至1984年快速发展时期,GDP每增长1%,占用农地2500公顷左右。也就是说,中国GDP每增长1%的占地面积是日本的8倍。

  何以中国的城市化没有保护耕地,反而越推进占地越多呢?原来农民进城后,难以在城市定居,所以进城的农民不愿意放弃在老家的宅基地和农业用地,而且即便放弃也未必有令人满意的补偿。这恰恰是制度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进城的农民能在城市里安居乐业,如果他们能得到合理补偿,那么农民进城后就可以将他们的宅基地复耕为农业用地。这样一来城市化反而有利于耕地的保护,因为城市人口密度更高,建设容积率也更高。

  有人说宅基地复耕的成本太高,且复耕后土地肥力不足,生产力低。任何国家在从农业国走向工业国的过程中,都有农民进城的问题,也都有宅基地复耕的问题,为什么到了中国却不可行?

  也有人说,如果放开土地市场,农民会更多地进入东部的城市,但东部的土地肥沃,所以内地发展农业效率较低。但即使东部城市面积扩张一倍,只要农民进城的同时能将宅基地复耕,那么农业用地总量反而会增加。更重要的是,资源的利用方式取决于“比较优势”,如果东部的土地在发展工业和服务业上更有优势,那么更多地在东部推进城市化,就没有什么不对。

  还有人说农民不能失地,否则失地农民就会变成城市贫民,而且农村土地兼并必然导致社会动荡。失地是不是会导致革命,要看失地的背景。现代社会,就业和收入的创造主要是靠工业和服务业。

  关键是进城农民要在城市生根,完成向市民的转变,并在放弃农村土地时,还能得到合理的补偿,或可以用土地的使用权入股,参与农业的规模经营。这时,农村土地的“兼并”反而利于实现农业规模经营和现代化。当然,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强征强拆,同时也要花力气呼吁土地(或其使用权)应成为农民的资产,可以变现、交易、入股。

  农民工进城钱从何来?

  很多人担心大规模的农民进城不能实现,因为没钱为农民提供住房和社保。这是不对的。首先,地方政府并没有将足够的土地出让净收益用于建设廉租房。

  根据财政部提交2011年“两会”的报告,2010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9109.94亿元,其中用于廉租住房保障支出463.62亿元,仅占1.6%,而此前财政部发布的《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管理办法》规定,“从2008年1月1日起,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从土地出让净收益中按照不低于10%的比例安排用于廉租住房保障。”

编辑:lj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中国城市化质量评估报告》出炉

  记者从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获悉,由该研究委员会和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详细】

特色小镇建设:三大问题及应对之策

  自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以来,形势喜人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错误的苗头和认识偏差,这需要我们及时理清和调整。当前,我国特色小镇发展存在三大问题:以招商引【详细】

徐林:城市化是中国未来最重要结构性改革

按照维基百科的定义,城市化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不断升级过程中是农业劳动力像非农产业转移就业、农村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居住,以及整个社会不断适应这一变化的过程。我特别关注后面这句话,"整个社会不断适应这一变化的过程"。【详细】

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阶级分析

城市化就是从以农村为主的社会,向以城市为主的社会转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的各阶层不断重组、分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