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环首都低碳经济示范带

2011-09-29 09:02:35    作者:武义青     来源:中国环境报     浏览次数:

  环首都低碳经济带的产业定位

  低碳经济带的定位,意味着环首都地区应在清洁能源开发、能源高效利用等低碳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低碳产业经济总量和比重有显著提高,在局部地区形成世界低碳经济的样本。为此,就需以低碳化为核心,突出抓好钢铁、化工、建材、建筑、交通等重点行业的节能减排,并重点发展以下新兴产业:

  以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制造、航空航天和高技术服务业等七大产业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近年来,环首都一线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中科院、清华大学、中钢研、航天科工等研发创新单位纷纷到区内发展分支机构。基于这一态势,低碳经济带应首先定位于高新技术产业先导区、对接首都的研发创新基地,使廊坊电子信息产品、保定市新能源产业、燕郊生物医药、涿州新材料基地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迈上新台阶。

  休闲旅游、康复养老产业。环首都各县(市、区)森林覆盖率高,自然环境优美,已建成一批休闲、娱乐和旅游场所,如怀来葡萄酒文化休闲、崇礼滑雪、涞水野三坡旅游、固安温泉等。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可与生态保护、居民致富相得益彰。同时,由于房地产价格较低,远离都市喧嚣,发展康复养老产业大有可为。

  多功能林业。环首都贫困带多处在山区,希望在山,致富靠林。应以多功能、多效益为指导思想开发利用森林生态系统,尽量做到一林多用,提高林业产量、质量和效益。待条件具备后,生态公益林也可以通过生态补偿、碳汇交易等方式转换成物质财富。

  有机产业、循环农业。面对北京市庞大的高端消费需求,环首都地区农业应由普通耕作方式逐渐向有机农业过渡,全力打造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户用沼气、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等方面,要靠政府主导、农户实践,形成各具特色的循环农业模式。

  现代物流业。现代物流业作为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新兴复合型产业,已成为继降低资源消耗和提高生产效率之后的第三利润源泉。环首都地区便捷的立体交通网络,为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了硬件支撑。应立足环首都地区港口、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科学规划,着力构建几个物流枢纽城市,形成多层次、广覆盖的现代物流布局体系。

  文化创意业。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高端和前沿。立足产业现状和市场前景,环首都地区应优先发展出版印装、现代传媒、会展文娱、历史文化名城(镇)、传统工艺品加工、动漫游戏、体育健身7个重点领域,力争建成首都文化创意产业拓展区。

  教育产业。环首都地区院校云集,兴办教育产业特别是职业教育产业大有可为。兴办高规格的大学生创业园,不仅为创业就业、实践教学提供新基地,而且对于为低碳经济发展储备人才资源、集聚创新思想、完善创新链条具有重要意义。

  加快建设环首都低碳经济带的建议

  加强宣传,做好统筹规划。当前,有些人对发展低碳经济还存在认识偏差,信心不足,环首都地区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还存在顾此失彼、缺失合力的问题。应加大对环首都低碳经济带建设的宣传力度,并建议将低碳经济带建设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

  以低碳经济为指向,积极进行政策创新、制度创新。环首都低碳经济带作为低碳经济的试验田,应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领域被赋予先行先试权。如率先建立绿色GDP评价体系,引导地方政府以低碳经济为指向进行理性竞争;以水量、水质和生态服务为核心,探索建立生态受益区向生态服务区合理付费的生态补偿长效机制;积极探索排污权交易制度,早日开设碳汇交易市场等。

  强化京冀协作,搞好机制对接。应在更多层面搭建京冀交流合作的平台,巩固已有的交通、农业、旅游、劳务、能源等协作机制,努力把环首都地区培育成区域合作的典范。如完善农产品绿色通道,合作建设有机农业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借助京津冀旅游年票这一有效载体,使旅游业统一包装,联合促销;推广涿州和北京医疗保险一体化的成功经验,探索建立双向转诊制度,消除康复养老产业发展的制度障碍;探索解决购房异地贷款、手机省际漫游互免等问题,吸引更多北京人及外埠在京务工人员到周边地区购房置业。

  优化发展环境,形成低碳经济的投资洼地。环首都地区要成为低碳产业发展的首选区,必须大力优化发展环境。硬环境方面,应逐步构建面向首都的现代生态城镇体系,加快高品位住宅小区建设,打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消费环境;切实提高园区建设水平,打造低碳经济发展的平台和载体。软环境方面,应出台强有力的投资诱导和技术扶贫政策,在继续坚持原有产业链招商的同时,将低碳产业和项目列为招商重点。

  高度重视研发工作,加强科技、人才储备。低碳经济发展必须着眼于中长期战略技术储备,马上开始行动。对于低碳技术项目应优先立项,优先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优先申报各级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优先申报各级研发中心,多方面争取资金扶持。大力发展产学研战略联盟,完善大型科研设备区域共享、人才柔性引进制度,使环首都地区成为更多大院大所的“中试基地”和高端人才的栖息地。

  作者系河北经贸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经济研究所所长

 

编辑:joe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园冶杯获奖作品丨车公庄19号院景观改造

园冶杯获奖作品丨车公庄19号院景观改造

设计师既是场地修缮者也是直接使用者,采用多方共谋共建的方式,以生态、健康、友好作为核心手段,修复大院环境,创造活力新生。建成后社区环境大幅度提升,社区邻里互识,温暖度开始回升,成为绿色创新友好的健康示范项目【详细】

园冶杯获奖作品丨合肥逍遥津公园改造

园冶杯获奖作品丨合肥逍遥津公园改造

按照“古风古韵 生态生活”的设计原则,淡化商业、娱乐功能,力求“水清、树绿、景美、生态优”,回归园林艺术本源,打造合肥市民心目中的“古逍遥津”【详细】

河北省第六届(沧州)园林博览会5月26日开幕

河北省第六届(沧州)园林博览会5月26日开幕

本届园博会主题为“千里通波、大美运河”,园博园占地面积196.7公顷,规划建设有“一带三区”,即:运河风光带,城市展园区、专类植物展园区、综合服务区,建成13个城市展园和沧州坊商业街罗列其中【详细】

首钢园变身高端“秀场”

首钢园变身高端“秀场”

打造全球首发中心、首发首秀首展纷至沓来、科幻企业云集……现如今的首钢园变身高端“秀场”,吸引科技、科幻、体育、文化、商业等产业集聚。记者近日获悉,一季度首钢园举办各类活动会展78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