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对环境保护问题的思考

2011-09-15 09:11:26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     浏览次数:

  二、城市化建设中加强环境保护的思考

  “发展是硬道理”,但越来越多的事实告诉我们,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求得的经济发展将使我们失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有悖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要处理好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的问题,使城市建设和变化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新需求。

  1.加强教育,树立良好的生态文化氛围。目前中国人民的环保意识和整体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从某种意义上讲,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还在于教育。尤其要加强农村地区的环境保护教育,让民众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污染的危害性。通过加强教育,增强各阶层人的环境意识水平,以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为目标来发展城镇,使一般居民能意识到保护自己生活环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整个社会范围内营造一个良好的城市文明新风尚。首先,利用各种渠道和方式,加强宣传教育,普及和提高公民的生态环保意识和环保道德水平,强化每个公民的环保责任和社会责任感。同时,重视儿童的生态文化教育,以家庭、学校、社会三方的教育为结合点,向儿童传授环保知识,灌输环保意识,使城市建设得以良性循环。其次,鼓励民众选择一种有益于资源环境保护的生活方式,倡导“节能减排、绿色低碳”的健康生活方式。把有助于环境保护的意识见诸日常生活的各种行为中去,倡导以步代车或尽量使用自行车作为上下班的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出行量;倡导使用布袋子、菜篮子,拒绝“白色污染”;提倡节约型办公、提倡绿色不浪费筵席、提倡绿色无污染产品。把环保意识作为衡量一个人文化道德水平的标准之一,努力促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

  2.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的政府运行机制。一是建设一支廉洁、高效、透明的政府职能队伍。这样能够使信息共享,同时又能协调政府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从而使管理职能与资源配置得到合理地利用。二是建立完善的政绩考核制度,将考核指标与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进步三者的协调发展结合起来,这样,保证了城市建设顺利施行,倡导了生态意识,普及了生态价值观。同时将政绩考核与城市建设挂起钩来,既改变了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作风,又能带动城市建设的持续发展。三是加大环境保护的监管力度,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执法监督体系,从而有效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做到有法可依,真正使城市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上来。

  3.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城市化中出现的问题很多是由人口膨胀引起的,因此对人口进行控制非常有必要。随着地区及部门经济的加快,城市之间、城乡之间以及不同地区之间的人口流动也随之加快。应加强常住人口及流动人口的管理,建立引导机制,积极宣讲和认真执行计划生育政策。通过经济手段和政策鼓励控制生育,调整人口年龄结构和地区分布。要进一步研究流动人口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规律,既要合理流动又要严格控制人口出生率。同时,通过普及高等教育提高整个民族的身体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生产力布局的可持续发展。

  4.统筹规划,综合平衡,合理规划与布局。城市的规划和布局涉及到自然、经济、技术和环境等各方面因素。各地要在遵循国家宏观城市化建设战略的前提下,统筹规划,综合平衡,根据各地区自然资源、地理条件、经济基础、生产力水平、历史文化背景等因素来确定城市化建设的未来发展趋势、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走出一条各具特色的、多元化的城市建设道路。首先,城市的布局要考虑地形、气象、水文等对环境的影响。新建城市、扩建城市都必须详细勘探、计算土地资源、散发性条件、河流(湖泊)等自然环境条件的综合承载能力。避免出现能源透支、土地资源透支、自然环境透支、水源透支情况发生,在城镇新扩建之初,密切注意水源、能源等综合承载能力的最大限度,缩减不必要的浪费。城市的工业要根据行业性质布局,并密切注意河流的走向、流量规律和河流的自净能力。杜绝对水源的污染。其次,强化城市内部布局的功能分区,把城镇工业、商业和居民区等分开布局,以对环境影响最小的原则把各功能区布局在城镇的最佳位置。形成城镇合理的功能分区。多中心、多层次、张弛有度的格局不仅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还便于管理。再次,通过城市土地价格机制,控制城市规模的恶性膨胀。以地租地价来调节土地需求,通过有偿使用土地,可以杜绝多占地、占地不用的现象,缓解城市土地需求膨胀与供求短缺的矛盾,使城市经济的运行基本建立在城市土地存量上,减少盲目扩张。

  5.加快“产业革命”步伐,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首先,实施制度创新,树立“保护生态环境也是生产力”的思想,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投入产出效益,摒弃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开展清洁生产和绿色产品生产,走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态化发展模式,实现以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和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取最大的经济发展效益,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其次,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大力支持新技术、新工艺、新能源和清洁生产技术的研究开发,淘汰落后产能,把环保产业列为优先发展领域,依据生态经济学理论,用生态工艺代替传统工艺,保持环境系统基本的生态过程和生命的延续,实现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利用。第三,以节约资源、利用资源为原则,提高对垃圾等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加快资源开发及再生利用的研究与推广,重新确定“废物”价值,减少废物垃圾的产生,尽可能地把有害环境的垃圾、废弃物减少到最低程度。第四,发展清洁交通,减少废气排放。中国很多城市现在已开始使用清洁能源的出租车、公共汽车、电车等交通工具,使得汽车废气排放量大大降低,既节约了能源,又净化了空气。

  6.加强环境管理和城市绿化。首先,加强废水、废气排放的监管力度和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改变用水习惯,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开发净水新技术,使其达到排放标准,将污染降到最低限度;推广节水技术和装置,宣传节约用水理念,提高节约意识。其次,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生物资源,防止水土流失,控制污染,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持良好生态循环。再次,加强城市园林绿化,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涵养水源,既优化了城市大气质量,又起到了美化城市环境、防风固沙的作用。可以显著改善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结语

  法国总统萨科奇最近在评价世博会时如是说:“当世界上的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与之相关的城市发展、城市改造、生活环境、甚至城市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都成为核心问题。我们怎样才能使城市变化适应新的需求?怎样应对新的挑战,特别是保护好环境?”

  的确,如何重新考虑城市与自然的关系,使这两者不再相互对立,而是融为一体,这不仅是世界城市发展的命题,更是中国城市化所面临的问题。我们期盼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想早日实现。

 

编辑:joe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园冶杯获奖作品丨车公庄19号院景观改造

园冶杯获奖作品丨车公庄19号院景观改造

设计师既是场地修缮者也是直接使用者,采用多方共谋共建的方式,以生态、健康、友好作为核心手段,修复大院环境,创造活力新生。建成后社区环境大幅度提升,社区邻里互识,温暖度开始回升,成为绿色创新友好的健康示范项目【详细】

园冶杯获奖作品丨合肥逍遥津公园改造

园冶杯获奖作品丨合肥逍遥津公园改造

按照“古风古韵 生态生活”的设计原则,淡化商业、娱乐功能,力求“水清、树绿、景美、生态优”,回归园林艺术本源,打造合肥市民心目中的“古逍遥津”【详细】

河北省第六届(沧州)园林博览会5月26日开幕

河北省第六届(沧州)园林博览会5月26日开幕

本届园博会主题为“千里通波、大美运河”,园博园占地面积196.7公顷,规划建设有“一带三区”,即:运河风光带,城市展园区、专类植物展园区、综合服务区,建成13个城市展园和沧州坊商业街罗列其中【详细】

首钢园变身高端“秀场”

首钢园变身高端“秀场”

打造全球首发中心、首发首秀首展纷至沓来、科幻企业云集……现如今的首钢园变身高端“秀场”,吸引科技、科幻、体育、文化、商业等产业集聚。记者近日获悉,一季度首钢园举办各类活动会展78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