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亿元生态工程重塑敦煌

2011-09-15 09:01:55    作者:王晶     来源:科学时报     浏览次数:

  一提到敦煌,人们马上会想起名动天下的莫高窟和月牙泉,还有风景独特的雅丹地貌和胡杨树林。然而,近年来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生态屏障”功能不断退化,曾经的戈壁绿洲正遭遇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

  从今年6月开始,一项耗资47亿元的生态保护工程在敦煌铺开。

  “渴”到极致的敦煌

  敦煌自古少水,但现在似乎“渴”到极致。

  敦煌地处河西走廊的最西端,疏勒河、党河是维系敦煌绿洲生态平衡的两条血脉。然而,自1960年起,随着双塔水库、昌马水库和党河水库的修建,疏勒河和党河的河道开始断流,并影响了西湖湿地的地下水补给。同时,大规模的移民与开发加剧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带来了浪费与破坏。

  据统计,敦煌境内地下水的允许开采量为5040×104立方米,而实际提取地下水量每年高达7753×104立方米,采补失衡。

  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沙漠与沙漠化研究室主任、敦煌站站长屈建军告诉《科学时报》:敦煌在过去的34年间,地下水位呈阶梯式持续下降了13.18米,党河干流水系资源毛利用率已达到97.8%,敦煌盆地水资源毛利用率高达100.2%。受来水减少和地下水超采影响,月牙泉水域面积由1960年的22.5亩降至2009年的8.5亩,最大水深由8米降至1米。

  地下水位的严重下降,引发大面积天然植被枯萎、死亡,天然草场退化、沙化。目前敦煌有沙化土地3823×104亩,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81.3%。库姆塔格沙漠每年向敦煌绿洲内部推进3~4米,沙漠与绿洲近在咫尺,对农牧业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

  一向以历史文化名城为傲的敦煌也不得不开始面对文化遗产受损严重的现实。风沙、粉尘的侵蚀加剧了莫高窟文物保护的难度。一方面严重积沙造成了栈道和洞窟埋没;另一方面尘沙物质对壁画、塑像的磨蚀相当严重。据统计,在莫高窟现存的洞窟中,已有一半以上的洞窟壁画和彩塑出现了起甲、空鼓、变色、酥碱和脱落等损坏。

  敦煌绿洲天然屏障功能削弱,正直接影响着敦煌及周边县市、河西走廊,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的生态安全。

编辑:lj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2017智慧城市峰会在敦煌召开

  日前,由敦煌市政府主办的“数字丝路智慧敦煌”2017智慧城市峰会在敦煌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马远良作了主题演讲。【详细】

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建设规划实施

《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建设规划(2016—2025年)》日前经广东省政府审议通过开始实施。【详细】

敦煌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成效显著

自2015年敦煌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获批以来,敦煌市严格按照方案要求,集中人力、财力、物力,不断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详细】

甘肃天祝退耕试点区生态功能提升

小脑皮沟是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最早开展退耕还林试点的区域之一。近年来,小脑皮沟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封山禁牧等措施,区域内植被恢复迅速,植被覆盖率由35%上升到64%,人工造林成活率在80%以上,水源涵养功能不断提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