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如何推进城镇化发展

2011-08-17 08:37:29    作者:王超     来源:学习时报     浏览次数:

    在欧洲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与城镇化相关的人口、土地、资本等经济要素自由流动和配置,在这里市场机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也为现代工业文明打下了基础。因此,城镇化既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竞争的加剧,城市产业结构不断调整、重新分工,城市发展格局显现出新的态势,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更加密不可分。

  但是欧洲的城镇化也带来了许多不良的结果,欧洲各国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遇到了土地、住房、交通、环境和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问题,在此过程中,通过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针对各个特定阶段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政府政策,用行政、财税、规划等手段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

  政府在城镇化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各国政府强调对市场竞争和社会保障进行必要的国家干预,通过健全法制、制定和实施国家城镇化战略和公共政策,开发建设区域基础设施,改善城市环境,提供公共服务设施,引导城镇化与市场化、工业化互动发展,积极推进区域结构调整,正确应对快速发展的城镇化进程。例如,二战后的伦敦向外围的迅速扩展对农业用地产生了巨大的压力,于是在1935年,伦敦郡通过了“绿带开发限制法案”,由伦敦郡政府收购土地作为“绿化隔离带”,引导城市建设开发,减少乡村环境和利益的损害。这是由于资源短缺,欧洲政府推出的再建设理念,也就是说通过计划在两个城市区域之间建设绿化带,在绿化带之中不能建设建筑物,以避免超大城市的集中出现。20世纪上半叶,随着两次世界大战和战后经济大萧条的出现,伦敦、巴黎等大城市,交通、环境、社会和住房问题日益恶化,形成了日趋严重的“城市病”。应对这些问题,许多国家日益重视卫星城的建设,并将其作为大城市缓解人口压力、解决经济社会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加以统筹考虑。许多大都市带,如英国的伦敦-伯明翰-利物浦等,政府通过建立“城市开发公司”和“企业特区”等形式,以及将城市发展政策的重点,由地区中心城市转为中小城市和中心城市的卫星城,专门设立“城市整治基金”等进一步加强对城市发展的支持,通过城市发展和管理政策的调整,逐步形成了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有序分层发展的格局;在法国,政府注意控制巴黎的人口和经济膨胀,限制创办新企业的同时,鼓励巴黎等大城市的工商业企业、政府或公共办事机构、金融机构向中小城市或欠发达地区疏散,并由“经济和社会发展基金”对其提供优惠资助。政府还致力于建立同巴黎相抗衡的“平衡大城市”,使其逐步成长为所在区域的经济中心。可见,在欧洲许多国家,大城市与许多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是互为条件、相得益彰的,不仅注意整体功能的完整性,还注意维护各城市的特色和独立性,形成互补发展格局。

  旧城改造、新城建设与文物古迹保护结合起来

  从英国到法国、德国,从大城市到小城镇,不同国家、不同规模的城市和小城镇,历史、文化和风格各异,但在高度重视历史传统、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协调处理旧城保护与城市化、现代化的关系方面,却是共同的。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得益于景观保护技术和开发手段的不断完善,还得益于相关保护法规、市民强烈的保护意识、严格的城市管理和民间团体的积极参与等。在巴黎塞纳河、伦敦泰晤士河沿岸,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格的城市历史文化景观呈带状分布,显示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积淀,体现了美好的景观环境和旅游价值,对于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强化城市特性,增强城市对居民、游客和投资者的吸引力,发挥着重要作用。许多小城镇,不同历史时期的教堂、古堡等传统建筑也传递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城市现代化与尊重传统文化和谐共存,体现了文化的延续、现代化对传统的继承和包容。

编辑:joe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