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思想对园林艺术的影响初探

2011-08-10 09:00:20    作者:钟泉潇     来源:佛教在线     浏览次数:

  摘  要:禅宗思想对园林营造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从解读禅宗思想入手, 以“中国古典园林”与“日本枯山水园林”为对象,剖析禅宗思想与园林造景艺术的内在联系,同时从精神内涵的层面对园林中所体现的禅宗意象加以解析。

  关键词:禅宗;中国古典园林;日本枯山水

  早期佛教中的禅修在方式上注重调息、止意、冥想,从而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时至中唐,以早期的禅学思想为基础,融汇中国传统文化逐渐形成了的完整体系本土化佛教宗派——禅宗。禅宗把高深的佛教理论置于众生的内心自觉上,强调“明见心性”,这种简明的模式适应了中国民众文化心理的要求,契合中国士大夫们口味,后经禅门弟子的发挥与弘扬兴盛于天下并流传至今。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孕育了禅宗,同时禅宗也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并不局限于宗教哲学的范畴,随着时代的变迁其的影响已经融入到文化基因中,渗透到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去,如诗画园林等艺术领域,甚至在人们的潜意识形态中刻上了印痕。园林营造作为传统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与人的日常现实生活关系密切,同时也是文化心理与审美理念的综合产物。禅宗思想对园林营建艺术潜移默化中产生诸多影响,并且传播到海外并扎根发芽结成新硕果。

  禅宗的核心是“悟”,禅宗把这种悟也称为“见道”,即与道合为一体的境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种境界不是言语所能表达的,只有靠人自己的经验才能体会。禅宗主张纯粹依靠内心省悟,排除一切言语、文字和行为表达的主观唯心主义思想。用空的观点去面对一切世俗的烦恼和迷惑,体悟宇宙万物、人生,从而达到认识心灵本质、提升精神境界的目的。李泽厚先生在《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曾指出:“禅在作为宗教经验的同时,又仍然保持了一种对生活、生命、生机,总之感性世界的肯定兴趣”,“它在客观上仍包含有对感性世界的肯定和自然生命的欢欣,而这也是审美感觉不同于宗教体验之所在。”[1]

  除了宗教性之外,禅的影响更多是在人生态度、生活情趣及审美心理上。禅的精神核心是自然无碍、不被任何外因或人为的意念所束缚,只要“明见心性”,即可成就佛境。达到此等境界首先要“明心”,“心”,即人的自我意识、思维情感;是认识物、欣赏美和创造艺术品的主体;也是统摄五官感受、控制思想行为的主宰。所有这系列心理范畴,都由“心”因感受而演生。至于如何“见性”,禅宗多从自然万象中体悟生命的本来面目。历史上禅师对究极问题的解惑,多以自然事物或平常生活事行作比喻的,如僧问:“如何是道?”,师曰:“天共白云晓,水和明月流……”[2],又如:“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春来草自青。”[3],这类问答的公案不胜枚举,禅宗假借自然万象来使人感受,在对自然的观想感悟中获得对宇宙的了悟,从而达到精神的圆满,通过意境体会顿悟达到“不知之知”之情境,使人的心灵和宇宙世界合为一体,以至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不再分离。即所谓“瞬间即可永恒”。

  同样,这也正是由于自然界事物本身是无目的性的。花开水流,飞鸟叶落,它们本身都是无意识、无目的,也就是禅宗所谓“无心”的。但就在这“无心”中,却似乎可以窥见那个使这一切所以然的“大心”———这就是“道”。一切有目的,有意识的事物比起这种“无心”来,都毫不足道。禅宗说“山是山,水是水”,即在人顿悟之后,山还是山,水还是水,这就是所谓“无成之功”的妙境了!“担水砍柴,无非妙道”,象寻常人那样生活,做寻常人所做的事情,经过从迷到悟的过程后,已把肉体的性情放下。而此之后,还是要离开禅的境界,重返世俗人间,这便是禅师所说的“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禅与传统文化的影响

  这种融汇于自然中的禅理特别符合中国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需求:一方面是功名利禄的追求及随之而来的束缚与烦恼;另一方面,这又不妨碍他们逍遥其心性,出入庙堂之余寄情山林、潇洒自如,至此尘俗事务的羁绊烦扰完全可以消解。禅宗把中国文化中的入世“兼济”的精神和逍遥超脱的精神谐调成为一体了,满足了士大夫们的心理观念、人生情趣、进而渗透到诗画园林等艺术领域,并逐渐引起审美意识的变化。

  在禅的影响下,士大夫追求旷达适宜的生活态度,以及自然清静、含蓄淡远的审美情趣,促成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兴盛,并且带来了园林艺术特征的变化。中国古代造园历史悠久,早期园林重物质享乐,时至魏晋南北朝,寄情山水诗画流行,造园也向自然风景园转化。谢灵运的山居讲究与自然风景协调,正如他的《山居赋》所描绘“敞南户以对远岭,辟东窗以瞩近田。”表明了园林从早期的物质享乐逐渐向林泉放逸的精神境界过渡。唐宋时期,随着佛教禅宗的兴盛,佛事活动、参禅养性与园林欣赏、游乐活动往往融合在一起,城市宅院普遍兴起。究其原因:大隐隐于朝,小隐隐于山,中隐是最适合士大夫口味的。这种境界恰如如白居易《中隐》所记叙“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不劳心与力,又免饥与寒。”,王维《终南别业》则记载城市中而享山林野逸的乐趣:“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睡。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史,谈笑无还期。”这行云流水般自在的园居生活与禅道相互融合,赏园与参禅同时进行,不必身处山林而得逍遥自在。 宋之后,禅意思想影响下文人宅园最为兴盛,城市中的禅意院落成为闹中取幽,小中见大的人间闲地。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与之酬醉于心目之所寓者:琴、棋、禅、墨、丹、茶、吟、谈、酒谓之九客”,禅,与诗、书、画、酒等同为士大夫园居生活的主要内容。禅悟之趣与园林之乐共同融化在士大夫的日常生活中,园中煮酒、品茗、采萍、纳凉、赏雪等活动既有生活逸趣,又富有空灵禅趣。“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东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园林中的自然山水、园林环境使人体悟到浑然物外,天人合一、不为俗事所缚的大自在。

编辑:wenweihua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园林中阳光充足的地方和建筑阴影中的草坪

园林中阳光充足的地方和建筑阴影中的草坪

  对于花园的道路来说,观赏草可以构成令人喜悦的道路边缘,但是,这样的边缘需要很精心的维护,否则景观也许会不尽如人意。为了边缘草坪的修剪,宽阔的草坪上可以用剪草机来修剪;这种方法尤其适合用于沿道路两旁的缓坡地形【详细】

园林水系池岸景观设计

  近来,环境景观越来越注重水体,无水不灵;有的房地产公司还提出户户开门临水的要求。而在实际操作上,水面边岸则是易被忽视且不易设计、施工好的项目。其所占投资比例不菲,值得斟酌探讨。【详细】

中国园林发展脉络与概述

中国自古以来有崇尚自然、热爱自然的传统,不论是儒家的"上下与天地同流",还是道家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都把人和天地万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视为不可分割的共同体,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促使人们去探求自然、亲【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