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尔南多•查塞尔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巴蒂茹卡区的再生设计

2011-08-05 09:44:09    作者:申为军译,吴欣校     来源:景观中国     浏览次数:

  设计师

  费尔南多·查塞尔(F e r n a n d o C h a c e l)在巴西景观设计史上是一位德高望重、承前启后的人物。在过去的4 0年间,他的大多数时间都花在里约热内卢和其他巴西城市的景观优化上,他的设计生涯集中体现了景观设计融艺术、社会和生态于一体的理想。他曾经是巴西现代主义景观设计巨匠罗伯特·布雷·马克斯(Roberto Burle Marx)和生物学家梅洛·巴拉多(Me l l o B a r r a to)的助手,并成为至交,充分吸收了布雷·马克斯的设计思想和巴拉多的生态观。后来,他与生物学家路易斯·埃米格迪奥·德·梅洛·费霍(Lu i s Emy g d i o d eM e l l o F i l h o)和建筑师阿尔米尔·德·利马·马卡多(Almir de Lima Machado)合作,创建了A P a i s a g em公司,专门处理大型景观和环境项目。他力主景观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群体工程,与艺术家、生物学家、生态学家、建筑师、工程师、开发商和政治家广泛合作,一起为了修复巴西在现代化进程中失去的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而努力。他提出了"生态核(E c o g e n e s i s)"的设计哲学,通过重新引入由本土动植物组成的核心配植,来重建栖息地和植物群落、重续自然生态链接、修复被建设活动(城市、路桥、矿山、伐木等等)破坏的环境。尽管有别于自然进程,这种人为设计的"亚"自然进程将人的活动纳入自然之中,旨在将环境的生态和社会价值通过自然记忆保存下来并传承到未来。查塞尔相信任何建设活动都是不可逆转地对原生态的破坏,单纯梦想返回到原始的状态是无济于事的。明智的做法在于人为地培育一个新的替代进程来弥补自然界失去的生态健康。因此,"生态核"概念提出了一个不仅是基于环境的设计和管理,同时也是基于自然界生态进程的城市景观新模式。查塞尔强调景观设计的任务不仅仅是在美化环境,更在于启动这样一个良性的生态再生的过程。著名的巴蒂茹卡再生计划集中体现了他的这一设计哲学,"生态核"被应用来疗治里约热内卢海湾长达16km的废弃的泻湖岸线、原生红树林及沙丘群落。

  

总体规划中确定了关键性的"生态核",包括沿海16km长的生态濒危区

  设计场所

  与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巴西面临着高速城市化与环境问题的双重挑战。巴蒂茹卡是一处新近才纳入里约热内卢城市扩张版图中的土地。"蒂茹卡"是当地的图皮印第安人对沼泽和泻湖的叫法,他们世居于此,直至该地区16世纪60年代被欧洲殖民者占领。巴蒂茹卡位于林木茂盛的山地和大海之间,牧场和咖啡种植园遍布。20世纪60年代,随着沿海高架路的建成和贯穿巴蒂茹卡与里约热内卢之间的山岭隧道的通车,巴蒂茹卡也被逐渐城市化。

  里约热内卢是一个十分富庶的城市,却被613个贫民区(Fa v e l as)所包围,这些贫民区对居民的健康、安全,乃至整个城市都构成严重威胁。隧道和高架路的建成使城市涌入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接踵而来的是贫民窟对水源的污染,导致泻湖的严重退化,同时也使现存

  的原生动植物群落遭到严重破坏。查塞尔认为这是一次绝佳的机会,可以向人们展示景观设计的力量,创造一个全新的城市,塑造人与自然的崭新的生态关系。同其合伙人一起,他与当地居民、政府和开发商合作,开始了一个庞大的整治工程。

  

城市贫民区鸟瞰。巴蒂茹卡海岸位于右上角山后方。

  设计标的

  里约热内卢通往巴蒂茹卡的公路和高架桥完工后,当地政府才开始意识到不受控制的城市发展所带来的危害,因此委托世界著名城市规划师卢西奥·科斯塔(Lucio Costa)制订一个区域性发展规划。该规划提出土地利用结构要与未来交通网络相结合的理念,尤其强调要严格保护马拉彭迪。马拉彭迪属于沙质海岸地区,泻湖中分布着红树林和当地特有的野生沙丘生态群落(Re s t i n g a)。然而,这一规划不能阻止后来由于非法用地而造成的生态破坏。当罗伯特·布雷·马克斯受邀设计时,他建议在马拉彭迪附近建造一个由各种典型的巴西生态景观组合成的植物园;没有从保护的角度入手,他着眼于呈现一幅关于巴西自然美和生态多样性的图画。这个希望以美观的设计来激发对本土自然尊重的项目从未建成。不管是生态保护主义,还是宣扬大自然的美丽,似乎都不能抗衡城市化的恶果。费尔南多·查塞尔发现城市的扩张已经破坏了海岸的红树林。他意识到,只有红树林能维持河流两岸和泻湖周围的生物链,必须进行及时的修复工作,才能避免生态灾害的发生。他也很清楚经济和政治势力可以左右环境问题,因此觉得自己有必要同经济和政界人士合作,引导他们走向合理的方向。同时,他要代表大自然而工作,增强大自然本身的生命力。查塞尔把景观设计设定成在人与自然之间起协调作用的一种角色:一方面使自然界形成动态发展,让大自然在城市中自我恢复;另一方面城市发展要有利于城市大众的生活,在居住上更加贴近自然。

  

相比红树林和巴蒂茹卡的天际线,一簇簇的卤蕨使隔水相望难以进入的红树林变得格外醒目。背景处的城市标志着人类在自然中的存在。

  

为Gleba E的红树林和泻湖保护区种植初始的植被

编辑:wenweihua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