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年)全文

2011-08-03 09:38:38         来源:天津市规划局     浏览次数:

  第十三章 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规划

  第五十一条 建设目标

  结合地铁的建设,建设小白楼商务区、津湾广场、西站地区、天钢柳林地区等地下空间重点发展地区和一批地下空间重点建设项目,初步形成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基本结构,通过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改善城市交通,优化城市重点地区布局,为地下空间的系统化利用打下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基础。

  第五十二条 加快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详细规划的编制

  在城市中心、地下综合体的建设中,同时编制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详细规划,并纳入城市规划管理体制,指导地下地上同步进行建设。

  在城市发展的重点地区,对已经形成较多地下空间的城市重点地区进行整合研究,以连通为主,完善该片区的地下空间系统,对周边重点地区及主要节点,编制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详细规划,指导建设。

  第五十三条 推动重点地区地下空间的开发建设

  小白楼商务区、于家堡等商务功能比较集中地区:结合高层建筑开发建设地下空间,地下空间用作停车库、设备用房及有关商业设施等,形成以地下公共服务设施为节点,通过多条地下通道联系在一起的网络结构。

  天钢柳林地区等商业功能集中地区:将地面商业网点通过地下走廊联通成商业网络,地下空间形成集多种公共服务功能及地下停车为一体的地下综合体,并与地铁站通过地下通道连通。

  奥体中心、文化中心等地区:以地铁换乘站为核心,联系各地下功能区,形成集地下商业、停车、人流集散功能为一体的地下综合体。

  西站、滨海高铁站地区等交通枢纽地区:以人流集散通道为主轴、以车站为核心,连通周边公共建筑和广场地下空间,形成网络状布局状态。

  其他重点地区:主要是商务商业建筑下部地下停车场点状布局,积极引入商业等功能。

  第十四章 城乡统筹建设规划

  第五十四条 建设目标

  推进“三区”联动统筹发展,加快农业向设施农业园区集中、产业向示范园区集中、农村居民向居住社区集中,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到2015年,100万农民从分散村庄迁入示范小城镇,全市人口城市化率达到90%,滨海新区、环城四区基本实现农村城镇化。

  第五十五条 加快农民居住社区建设

  以示范小城镇建设为载体,高标准创建一批生态宜居的农民居住社区。小城镇在基础设施、公建配套、生态环境、社区管理、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保障和农民就业方面做出示范。

  第五十六条 高水平推进设施农业园区建设

  建成200个园艺作物标准园,300个健康养殖示范园区,形成区域功能明确、特色鲜明、产业分工合理、产业体系完备的现代农业新格局。

  第五十七条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新修、拓宽镇区道路,满足小城镇和文明生态村经济发展和居民生产生活需要。

  修建排水管道、小城镇污水处理厂(站),提高小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水平。推进燃气向城镇和农村覆盖。

  加强电力设施建设,在各区县内形成多个220kV电源点,建立电网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理代化供电网络系统。

  加强供热设施建设,建立适宜地区的供热设施体系,提高小城镇住宅集中供热普及率。

  加强邮政及电信设施建设,建成有线广播电视传输专用网,实现有线电视村村通,无线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100%。

  第五十八条 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对现有中小学进行整合优化, “十二五”期间,30%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达到市一级园水平;启动农村标准化幼儿园建设工程。配套试点农村乡(镇)幼儿园提升改造项目和村级规范幼儿园建设项目。

  在文化体育方面,全面实现“新城三馆一院(文化馆、图书馆展览馆和影剧院)”、“中心镇两馆”(文化馆、图书馆)、“一般镇一站”(综合文化站)、“一村一室”(多功能文化活动室)。全面实现“新城两馆六场”(体育馆、游泳馆、体育场,射击场、篮球场、足球场、乒乓球场、羽毛球场),“一镇(包括中心镇和一般镇)一馆四场”(游泳馆、篮球场、足球场、乒乓球场,羽毛球场)、“一村两场”(篮球场、乒乓球场)。开发非常规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第十五章 综合防灾规划

  第五十九条 抗震减灾建设目标

  2015年,全市基本具备抗御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其中汉沽地区、塘沽地区的宁车沽、北塘水库、黄港水库、东丽湖以北等地区具备综合抗御地震基本烈度8度的能力。

  第六十条 抗震减灾建设引导

  1、完善地震监测预报系统建设:

  加强地震遥测台网、强震台网、前兆台网和地方观测台点建设,具备本市行政区域1.0级以上地震的监测能力,3分钟内给出3.0级以上地震的初步测定结果;20分钟内完成烈度速报。

  增建3个连续观测GNSS基准站,建设蓟县综合地壳形变观测系统,新建电磁波观测台网。开展渤海海域的地震观测。

  在生命线工程或可能产生地震次生灾害的工程场地布设强震仪,开展大震报警系统试点工程建设。

  加强地震观测环境的保护。划定保护地震观测设施的最小距离。

  2、地震灾害防御系统建设:

  严格执行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BG18306-2001),一般建设工程按区划图或地震小区划提供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重大建设工程、易产生严重次生灾害工程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按评价结果进行抗震设防。

  依法提高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强化交通、电力、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抗震设防能力。

  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一般地震活断层两侧200米范围内和断裂交叉地段,避免建设抗震设防分类中的甲类建筑。

  完成本市境内13条主要断层的探测与危险性评价,开展天津近海海域断层(二期)、蓟运河-宁河断层与汉沽断层的探测和地震危险性评价。开展区县城区和滨海新区各功能区的地震小区划。

  3、加强次生灾害预防。生产储存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品的工业企业必须严格按规定编制“企业抗震防灾规划”和“地震应急措施”,满足抗震和防火要求。

  4、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结合广场、绿地、公园等开敞空间规划建设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抗震救灾,将部分地下空间作为抗震救援物资储备场所。按照相关技术标准规划建设应急避难场所配套设施。

  合理规划道路的红线宽度和路网密度,保证救灾通道灾后满足畅通要求。

  第六十一条 防洪减灾建设目标

  城市防洪圈防洪标准达到200年一遇。北运河、潮白河达到50年一遇,永定河系达到100年一遇,蓟运河达到20年一遇。

  第六十二条 防洪减灾建设引导

  1、防洪体系工程规划

  以永定新河、独流减河等主要行洪河道治理和城乡排水设施改造为重点,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充分利用坑塘洼淀和新辟湖泊水面蓄滞洪水。

  河道治理包括河口清淤、加高加固堤防及穿堤建筑物、进洪闸下扩挖深槽、灭苇、防潮闸修建等工程措施,增加泄量。

  2、蓄滞洪区工程与安全建设

  开展蓄滞洪区的工程建设和安全建设。包括外围堤、分区隔堤加高加固,进退水控制工程建设,安全区、人口迁移、安全设施建设等。

  开展蓟县山洪灾害防治工程建设。

  3、防洪体系非工程措施

  完善法规建设,建立水文遥测系统、通讯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为洪水管理的有效实施提供基础。

  2015年全部建成天津市防洪指挥系统,12个子系统。提高防汛信息化水平。逐步建立山洪地质灾害的监测、通讯、预警系统。

  加强防洪减灾应急管理,推进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建立蓄滞洪区分类管理制度,探索建立洪水保险制度。加强防汛预警预报、预案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现代化防洪信息系统和实时调度决策支持系统。

  加强蓄滞洪水的水库、河道、调蓄坑塘等用地的保护及生态功能涵养。

  河道及其保护范围内严格城市建设占地。降低海河、蓟运河蜿蜒性河段两侧洪水风险区域城市建设开发强度。

  第六十三条 治涝减灾建设目标

  农田排沥达到20年一遇标准。城市建设区除涝按10年一遇标准设防,排涝水系的除涝能力按20年一遇标准,一日暴雨一日排除设防。

  第六十四条 治涝减灾建设引导

  1、市政排水

  北辰、东丽的涝水经二级河道排入永定新河;西青、津南及大港部分地区的涝水经二级河道排入独流减河;其余大部分地区的涝水经二级河道排入北运河、子牙河和海河干流。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核心区共约140平方公里的沥涝水通过地下管网汇入二级河道再进入海河干流。

  治理市政排水河道。陈台子排水河外环线以外河段10.9公里,北塘排水河山岭子泵站至永定新河段12公里。

  2、排涝分区

  全市划分为10个排涝分区,分别为蓟运河排涝区、潮白新河排涝区、北运河排涝区、永定新河排涝区、海河排涝区、独流减河排涝区、荒地河及官港湖排涝区、青静黄子牙河沧浪渠排涝区、渤海排涝区、大沽排水河排涝区。

  3、治涝工程措施

  全市共治理河道58条,治理长度1050.85公里。

  推进中心城区排水空白区建设,开展中心城区积水片改造工程,加快雨污合流地区改造工程等。

  4、治涝非工程措施

  增加城市透水铺装面积,保证绿地率,提高植被覆盖率。

  加快水情监测、预报、调度、通讯等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应用,确保数据准确、快速传输。建立全市排水管理、雨洪水管理等大型综合信息系统。提高排涝调度、雨洪水资源利用的现代化水平。

  拓宽投资渠道,发挥政府投资的主渠道作用和市场的配置作用。受益地区承担比例按排水流量确定。

  第六十五条 防风暴潮建设目标

  2015年城市防洪保护圈防潮堤能抵挡200年一遇风暴潮,汉沽城区、大港城区、南港工业区能抵挡100年一遇风暴潮,大神堂以北、南港工业区以南能抵挡50年一遇风暴潮。

  第六十六条 防风暴潮建设引导

  1、建立和完善渤海湾风暴潮监测网络系统。

  2、规划防潮堤按填海建设要求进行外移,因地制宜采取防潮堤加泻湖、加缓冲区的建设型式,增加纳潮量。

  3、非工程措施

  健全防潮堤管理体制。严格验收、定期监管企业自建防潮堤。加强防潮堤管理范围和安全保护范围的管理,预留防潮抢险通道。

  种植沿海防风林带,防风固砂,抵御沿海暴风侵袭。加强沿海地区城市防风系统管理建设。

  严禁开采禁采区地下水,控制地下流体的开采利用,实施回灌以控制地面沉降。

  第六十七条 消防建设目标

  初步建立设施完备、技术先进、体制合理、队伍精干、训练有素、保障有力,适应天津市城市发展和建设需要的现代化消防安全体系,形成水陆结合的消防立体布局和综合消防救援体系。

  第六十八条 消防建设引导

  1、消防安全布局:

  转产、限期停用、改造或搬迁严重威胁城市安全、构成重大隐患的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设施或生产单位;对用量小且分散储备和供应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的单位控制规模、技术改造、转产转向。

  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2002]第344令),拆除邻近有影响的民居,开辟消防通道,留出防护间距,四周不再开发居住区;对旧城区、棚户区和商业区等采取防火分隔、开辟防火间距和消防通道、提高建筑耐火等级,改善其消防安全环境。

  2、消防站布局

  规划建设消防站98座,基本形成覆盖全市、分布合理、出警迅速、规模适中的消防设施布局。

  3、消防装备

  规划建设中心城区、滨海新区战勤保障基地。完成水上消防站装备配置。提高高层密集区、地铁、石油化工区及公众聚集场所消防装备配置水平。

  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配齐配强灭火救援攻坚组装备及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

  4、消防通信

  新建一批二级消防通信指挥中心。按照部局要求建设“动中通”移动卫星站和便携式卫星站。

  构建三维消防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数字集群基站,组成无线数字集群调度指挥系统。配备单兵及车载图传设备,实现灭火救援现场音视频信号实时传送。

  第六十九条 工业灾害防范建设目标

  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通过选址避险、工程防护实现规划避险、规划防灾。

  第七十条 工业灾害防范建设引导

  1、工业灾害规避重点

  工业灾害主要防范石油、化工、冶金等具有危险性的工业及其集中分布区域,以及油气管廊沿线区域。

  2、安全生产监管

  全面调查,开展危险源普查,严格安全生产监管,建立完备的安全生产体系。建立高效的危险源控制和应急防御系统。

  对已建油气管廊及其安全保护用地严格排查,预留规划管线的保护用地;对界内外油气管廊建立起统一的安全管理系统。

  3、调整布局合理规划

  对风险易发区建立灾害评估先行的规划制度,严格控制人口和建设规模,积极引导人口和经济活动的疏解。风险源周边高风险区域避免布设环境敏感点,留足安全防护距离;绿化隔离危险源周边环境敏感目标。

  调整环境风险灰色区的安全布局,执行风险评估中的防范对策与要求。搬迁、关闭环境风险水平不可接受区域的高风险源,优化布局,转移或者疏散脆弱性较高的受体,降低风险水平。

  4、加强环境保护

  依据环境法律法规、规划和建设项目环评文件,规划建设危险工业周边的安全防护距离、绿化防护林带,保证周边居住区安全。

  加强危险企业的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恢复冶金、石化等搬迁企业的周边环境,开展污染土壤修复治理。

  5、加强风险评估

  对存在重大环境风险隐患的项目,建设单位应针对环境风险事故防范和应急预案,开展环境风险后评价。

  风险集中区域周边有关人口集中的生活区或商贸区建设,需开展区域环境风险评估,科学论证,加强防范。

  第十六章 实施保障措施

  第七十一条 严格审批程序

  凡符合近期城市空间发展方向、纳入近期建设规划的重点地区和建设项目,加快规划编制和审批进度,并进行持续跟踪,保证近期建设规划顺利实施。

  第七十二条 编制相关规划

  编制近期建设专项规划、重点地区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确保近期建设规划得以深化与具体落实。

  第七十三条 加强公益性公共设施和公共绿地的实施管理

  加强规划实施管理,切实保障公益性公共设施用地、绿地的开发建设。

  第七十四条 完善土地使用强度标准

  完善工业、居住等用地类型的土地使用标准,确保土地高效利用,促进土地集约节约使用。

  第七十五条 加强地下空间、交通和环境方面的规划管理

  重点地区近期建设项目要与交通、市政和地下空间利用等规划统筹考虑。

 

编辑:jade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园冶杯获奖作品丨车公庄19号院景观改造

园冶杯获奖作品丨车公庄19号院景观改造

设计师既是场地修缮者也是直接使用者,采用多方共谋共建的方式,以生态、健康、友好作为核心手段,修复大院环境,创造活力新生。建成后社区环境大幅度提升,社区邻里互识,温暖度开始回升,成为绿色创新友好的健康示范项目【详细】

园冶杯获奖作品丨合肥逍遥津公园改造

园冶杯获奖作品丨合肥逍遥津公园改造

按照“古风古韵 生态生活”的设计原则,淡化商业、娱乐功能,力求“水清、树绿、景美、生态优”,回归园林艺术本源,打造合肥市民心目中的“古逍遥津”【详细】

河北省第六届(沧州)园林博览会5月26日开幕

河北省第六届(沧州)园林博览会5月26日开幕

本届园博会主题为“千里通波、大美运河”,园博园占地面积196.7公顷,规划建设有“一带三区”,即:运河风光带,城市展园区、专类植物展园区、综合服务区,建成13个城市展园和沧州坊商业街罗列其中【详细】

首钢园变身高端“秀场”

首钢园变身高端“秀场”

打造全球首发中心、首发首秀首展纷至沓来、科幻企业云集……现如今的首钢园变身高端“秀场”,吸引科技、科幻、体育、文化、商业等产业集聚。记者近日获悉,一季度首钢园举办各类活动会展78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