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北京中轴线申遗不再复建地安门

2011-08-03 09:37:08    作者:张景华     来源:光明日报     浏览次数:

1952年的地安门速写。

  近日,北京市文物部门表示,经过审慎的讨论和考察,北京中轴线申遗不再复建地安门。此前,北京市为了中轴线申遗,曾考虑复建地安门。因在原址上复建影响交通,决定南移复建,一度引起争议。专家认为,旧城保护,不要再大拆大建了,保护现有城市风貌最重要,坚决反对为申遗而追求短期利益。

  重建历史建筑不能还原历史景观意义

  对于今天的北京人来说,地安门不过是一个地理概念。然而,地安门作为北京皇城的四门之一,曾经和天安门、东华门、西华门并驾齐驱,1955年因“改善交通”被拆除。

  今年北京“十二五”规划提出,根据中轴线的历史特色、周边文物景观,以及在中华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北京市将全面推动和实现中轴线及故宫周边地区、皇家园林、坛庙进入《世界遗产名录》。北京有关部门表示,希望通过中轴线申遗来促进名城整体保护,同时也提升北京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最终将北京打造成“世界城市”。

  北京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长约7.8公里,至今已有600年的历史。作为世界上现存最长的城市中轴线,它纵贯外城、内城、皇城和紫禁城四重宫阙的主要城门,并将宫殿、苑囿、皇家坛庙等重要建筑连为一体,成为京城的“龙脉”。

  按说,作为皇城的后门,地安门与天安门遥相呼应,又是皇城与城北市井民居的分界线,中轴线申遗,原址复建有其必要性。然而,因交通压力而将地安门南移复建,则失去了地安门作为北京中轴线坐标之一的历史景观意义。

  其实,申遗不是“中轴线”上有多少古建筑物,而是传承一种思想。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专家顾问谢辰生认为,保护现有名城风貌,就是要严格按《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办事,不搞特殊化,不要大拆大建。

  显然,不复建地安门,不仅是对现实的认可,对现代文明发展的认同,更是符合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传承的要义。

  中轴线申遗要防止短期利益

  “有这样气魄的建筑总布局,以这样规模来处理空间,世界上就没有第二个!”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在其传世名篇《北京: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中这样描述北京中轴线。

  中轴线现有建筑包括永定门(复建)、燕墩、天坛、先农坛、正阳门、太庙、社稷坛、天安门、故宫、景山、北海、皇城墙、普度寺、万宁桥、火神庙、鼓楼、钟楼等35座,汇聚了北京城中最具价值的文物建筑,是古都北京城市格局和历史风貌的集中体现。

  梁思成曾多次呼吁“保护中轴线”。他认为:北京城的整个形制既是历史上可贵的孤例,又是艺术上的杰作,城内外许多建筑是各个历史时期的至宝。它们综合起来是一个庞大的“历史艺术陈列馆”。他曾对主张拆除永定门者掷下铁言:“50年后,历史将证明你们是错误的。”

  对于复建地安门,尤其是南移复建,争议不断:与其耗费巨资兴建新古董,还不如踏踏实实地做好现存古建筑的维修保护。不要一提中轴线申遗,就说恢复多少古建文物。目前北京有大批残破的、濒临毁灭的古建筑,亟待修复、保留下来。据不完全统计,北京现有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324处,其中有六成文物建筑长期得不到修缮,更有大批有着丰富历史文化信息的古建筑,没有列入保护。

  近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调研中轴线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时,杜德印主任就指出:当前首都历史文化名城和古都风貌保护仍面临着严峻的形势、繁重的任务。中轴线申遗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要坚决防止追求短期利益,探索保护、传承、创新、发展相统一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新路径和改造新机制是当务之急。

编辑:joe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北京中轴线复建地安门计划取消

  中轴线复建地安门计划取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