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孔坚:大脚革命——走向新美学

2011-07-26 11:29:27    作者:俞孔坚     来源:     浏览次数:

  二、从乡民到市民以及生存的挑战

  人们大规模地从乡村转移到城市还是近来才有的现象。今天,城市的居住人口已超过了乡村。在过去的一个世纪,全世界城市人口的比例从1900年的13%上升到了1950年的29.1%,再到了2005年的48.6%。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60%(49亿)。到2050年底,超过60亿的人,全球人口的2/3,将居住在城镇和城市1950年之前的两千多年,中国的城市化得益于农业的发展获得的剩余价值,且其城市化率勉强达到10%(1950年达到了13%)。到2009年底,13亿的中国人口中约有45%是城镇居民。每年中国有1300万人迁移到城市。据联合国预测,到2015年,中国%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将相等。

  由20世纪前享有特权的少数都市人根据其美学标准经营起来的景观,现在受到了大众的追捧,他们的祖先世代都是农民,生生世世都在挣扎着要变成城里人。这些新城市移民就像那些缠足的农村姑娘一样,迫不及待地要在肉体和精神上变成贵族。当代的中国景观、建筑、城市设计,清晰地反映了普通大众想要变成贵族的愿望。

  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之前,中国的装饰性景观和城市设计,透过典型的欧洲巴洛克景观设计和装饰性花园,映射出了享有特权的市民阶层的集体愿望。黄金地段变成了新开发的城市居住区和公共场所。后乡村时代继承的关于城市性的理念不仅改变了原有的城市也改变了中国的整个大地景观。粗粝、野性的河流被渠化和硬化,铺上了大理石以使其“高雅”而“现代”;富有乡村气息的湿地被喷泉和整洁的人造池塘所取代;“杂芜”的原生灌木被连根拔除,取而代之的是外来的装饰性的园艺植物;原生的植草被修整一新的外来草坪所取代,在北京和中国大部分地区,每一平方米这样的草坪就要消耗超过一立方米的水。

  从2002年到2010年,中国将消耗全世界水泥产量的一半,钢铁产量的30%多。难道这是一个农业国走向城市化所必须的吗?不尽然,因为这些不可再生资源的一部分浪费在了破坏、控制“芜杂”的自然以及创造装饰性景观和“标志性”建筑上了。可举的例子包括耗费巨资、堪称“奇观”的CCTV大楼,CCTV大楼每平方米消耗了近300千克钢材,就钢材花费来说,它是全世界最昂贵的建筑。在上海,几乎所有的地标性建筑都戴上了装饰帽:有的楼顶像莲花,有的楼顶像水仙,有的是麻花,有一个楼顶是改锥,还有一个楼顶是飞碟……这些无用的饰物,如同古代小脚和玛雅人的扁头,在美化的名义下,让城市充满无用的丑陋,同时排放没有必要的碳。目前,中国正经历着一场“城市美化运动”(其实叫“城市化妆运动”更确切),城市设计、景观和建筑艺术在“小脚美学”的指导下,塑造出了令人啼笑皆非的所谓风格,或是毫无意义的形式和恢弘的异域情调,也让我们的建筑和城市艺术终于迷失了方向。这些形式的作品在排放大量的碳的同时,加剧了环境的退化。中国的人口占世界的21%,但耕地和淡水只占了世界的7%。中国660多个城市中,2/3缺水,75%的河流和湖泊被污染。在北方,沙漠化的危机已经凸显。过去50年,中国50%的湿地已经消失。作为规划和设计者,我们该秉持怎样的价值理念?全球和地区的各种情势迫使我们须将艺术和维持生存、培育土地、保护物种结合起来,装饰物应让位于这些目标。我们需要新美学——大脚的美学,低碳的美学。

  三、低碳美学下的新桃源憧憬

  在这样的美学下,未来的城市当与今天有很大不同,当今的城市和建筑都是不可持续的,很快将成为过去,我们城市的巨型建筑、宽阔的马路和停车场以及巨大的城市广场、高度工程化的市政管网,都将被我们的后代所不解和耻笑,并被当作愚昧和荒诞的历史来凭吊。

  未来的城市是新桃源城市,或新田园城市。确切地讲是低碳或零碳的城市,是生产性的城市,更是节约型的绿色城市。雨水不再通过市政管道排出,而是被留到城市的鱼塘中或补充地下水;街道上的绿地里长满庄稼和果树,不再是只开花不结果的园林花木;稻谷和高梁在社区和学校的绿地中生长、成熟,在成熟的季节里,鸟兽和人类共同在那里收获并欢庆丰收;建筑有会光合作用的表皮构成,屋顶是养鱼池,不但保温节能,而且可生产食物;城市地下室是巨大的蘑菇工厂,繁育最富营养价值的蘑菇。当代一些巨型建筑和城市空间及大马路将被改造成新田园景观,在供人们凭吊20世纪荒诞建筑和城市景观的同时,为新田园城市提供绝好的生产和游憩场所。比如CCTV大楼是一个立体农、牧、渔业的复合系统,安几个风力发电机,利用其风动效应;国家大剧院则利用其无比的温室效应,被改造成巨型热带、亚热带温室,生产各种瓜果,地下室发蘑菇;鸟巢是国家菜市场,其巨大的钢构可以用来悬挂各种容器,形成空中菜园;交通工具是高速干线,连接一个个紧凑型的步行社区,那里只需要随处可拾的自行车来解决交通。当今的大量的停车场可以用来种小麦和蔬菜,或挖成收集雨水的鱼塘。这种新田园城市是生态文明的标志,不是乌托邦,而是新美学下的生存艺术。

编辑:wenweihua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园冶杯获奖作品丨车公庄19号院景观改造

园冶杯获奖作品丨车公庄19号院景观改造

设计师既是场地修缮者也是直接使用者,采用多方共谋共建的方式,以生态、健康、友好作为核心手段,修复大院环境,创造活力新生。建成后社区环境大幅度提升,社区邻里互识,温暖度开始回升,成为绿色创新友好的健康示范项目【详细】

园冶杯获奖作品丨合肥逍遥津公园改造

园冶杯获奖作品丨合肥逍遥津公园改造

按照“古风古韵 生态生活”的设计原则,淡化商业、娱乐功能,力求“水清、树绿、景美、生态优”,回归园林艺术本源,打造合肥市民心目中的“古逍遥津”【详细】

河北省第六届(沧州)园林博览会5月26日开幕

河北省第六届(沧州)园林博览会5月26日开幕

本届园博会主题为“千里通波、大美运河”,园博园占地面积196.7公顷,规划建设有“一带三区”,即:运河风光带,城市展园区、专类植物展园区、综合服务区,建成13个城市展园和沧州坊商业街罗列其中【详细】

首钢园变身高端“秀场”

首钢园变身高端“秀场”

打造全球首发中心、首发首秀首展纷至沓来、科幻企业云集……现如今的首钢园变身高端“秀场”,吸引科技、科幻、体育、文化、商业等产业集聚。记者近日获悉,一季度首钢园举办各类活动会展78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