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型园林住区的构建

2011-07-21 09:01:33         来源:宁波市镇海区城市管理局     浏览次数:

  三、保健型园林住区空间的类型

  根据园林空间环境所产生的生理、心理功能不同,可将保健型园林住区空间分为以下几类:

  1、健身类。在绿地中充分考虑人们健身的实际需求,在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将健身设施与自然环境或园林景观结合起来,满足人们对绿色和运动的渴望,符合人类返璞归真、回归自然、享受生活的美好愿望。于是,在小区绿地中利用植物分隔出一些健身空间,布置一定的健身设施和场地,将绿地与健身场所融为一体,营造更加安全舒适的健身活动空间,使人们身心得到彻底放松,精神上得到愉悦,很好地满足人们健身的需求。

  养生保健应该选择有氧运动,如跳舞、做操、散步、小跑、快走、打太极拳等,而不提倡那种短时间内增加心脏负荷的无氧运动,如竞泳、赛跑等激烈运动,对身体健康无益。有氧运动是绿色保健运动,是能使人健康长寿的运动,有氧运动必须有充足的氧气,有氧运动强度弱,心率不大于120次/分钟;运动时间长,运动一次不少于30分钟。住区绿地可给居民提供这种以健身、休闲为目的有氧运动的空间,距离住所近,随时可以进入,对技术、场地设施的要求不高,老少皆宜,适宜活动的人群范围广,且具有投入小、见效快、使用率高等特点,应着重发展。如由天然小卵石铺就的健康园路可按摩脚掌,刺激神经系统,对人身体大有裨益。

  2、交流类。人是住区公共空间的主人,而人与人之间的精神归属是通过相互间的交往实现的,邻里交往是居民日常生活的需要。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节奏的逐渐加快,冰冷的钢筋混凝土隔断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就是对门邻居,住了几年也不认识。于是,住区绿地给他们提供了憩息和思想交流的空间,工作的不顺、爱情的烦恼,都可以在交流中消失的无影无踪,而且有益于调节人们的情绪,和睦邻里关系。尤其老人和小孩,小孩可以与其他小孩一起玩耍,增添童年乐趣;老年人都有与人交流、愉悦身心并积极参加各种社区活动的强烈愿望。

  园林环境中应重视交往空间的营造及配套设施的设置。园林中的交流空间供居民休息、停留、交流,有座椅、座凳等供人休息的设施,小环境既可采用开放式的公共空间,展示交流的活动平台,也可具有较强的私密性,满足人们的隐私心理。老年人可以在一些聊天、下棋、或者吹拉弹唱,开阔心胸,驱散孤独,赶走寂寞,使身心在绿地中得到更多的提高。

  3、亲水类。西蒙兹(J·Simonds)说:水是园林中最富有吸引力的景物。水是生命的象征,水滋养了人类文明,没有水,人不能活,也没有现代文明,于是,人离不开水,近水、亲水成了人的天性。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几乎是无园不水,有人将水喻为园林的灵魂。“一池三山”、“山水相依”、“山因水活”以及“溪水因山成曲折,山溪随地作低平”等,都成为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规律。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比如为防潮抗洪而修建江岸、海堤,把人与水分隔开来,或因为安全原因修建栏杆,使之可望而不可即。

  从生态的角度模拟自然水体,使水产生跌落、流动、喷涌,不仅从视觉上给人以美感,使水域边界成为居民留恋的场所;而且水花四溅的山溪,瀑布、喷泉还可增加空气湿度,调节气温,增加负离子浓度,对人体健康有益;可消除失眠、头痛、焦虑等,有益呼吸器官和肺机能,增进血液循环与心脏活力,减轻高血压及预防血管硬化,促进全身细胞新陈代谢,美颜及延年益寿等等。在一些大型住区可应用水体,如溪流或小河,种植水生植物或养些观赏鱼类等,以满足人的亲水本能,使人们心理上得到了回归自然的满足和欢愉。水生植物也具有保健功能,如菖蒲的叶片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4、嗅觉类。利用植物保健防病古已有之。我国古代民间端午节插艾、挂菖蒲就有一定的防病作用,用苍术、艾叶、菖蒲、白芷、芸香薰燃后预防疾病。名医华佗把丁香花做成香囊,悬挂室内,用来医治肺痨、呕吐、腹泻等疾病。民间也有“常在花间走,活到九十九”的养生保健谚语。如水仙花含丁香油酚、苯甲醛、栓皮醇等挥发油,常闻可祛风除热;芍药花含芍药甙等,其气味有助于平抑肝阳,缓和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眩晕等症;杜鹃花含花色甙、黄醇酮类,是缓解老年支气管炎的天然“保健品”;茉莉花芳香化浊,有助开窍,其气味能减轻头晕目眩、头痛鼻塞等症……花草繁茂的地方,空气中的负离子特别多,可以调节人的神经系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和机体的活力。在花溪中漫步1小时,能呼吸1000升花味空气,对醒脑健脑大有裨益。

  人类很早就注意到了“香味”作用。我国传统医学有“芳香开窍”之论,曾有“香佩疗法”,近代国外也出现“香花诊室”,其机理源于芳香性植物“通经走络,开窍透骨”之功效,近代不少学者也研究得出不少芳香性植物的挥发物质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可以提神醒脑、平和心绪。花香疗法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俄罗斯、美国、日本已有香花医院。在香花医院里治疗不靠昂贵的设备和药物,靠的是四季开放的鲜花。嗅觉类保健生态群落,前景广阔,正越来越多地为人类开发利用。

  5、体疗类。体疗类是指选择能够医疗疾病的植物,创造安静清新的、供活动锻炼的绿色空间或森林空间。清晨,面对绿色植物,自然清静、呼吸流畅,使许多练功打拳者逐步忘我达到“入静”的真正清静境界。而面对某些特定的植物进行呼吸,还有一定的医疗作用。面对樟树练功有通窍、止疼、辟秽等疗效,樟树枝叶均有樟脑味,每当春季开花其香更甚,樟树挥发油类含有多种有机物,这些挥发性物质能祛风行气、暖肠胃。构树、桂花、女贞、桑树、杜仲等对肝肾有益;合欢、香椿等对脑神经有益;喜树、三尖杉、长春花等产生的气体有防癌作用,可抑制癌细胞生长等。枇杷树的叶、花散发的气体能止咳、治哮喘,银杏、朴树、雪松等则对呼吸系统有好处。

  根据中医理论,万物都有相生相克的作用。植物能产生多种含有杀菌素、抗生素等化学物质的气体,这些物质通过肺部及皮肤进入人体,能够抑制和杀死致病病毒和细菌,起到防病、强身、益寿的作用。如松科、槭树科、木兰科、忍冬科、桑科、桃金娘科的许多植物,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中国林科院环保研究室花晓梅研究员,就对树木杀菌素对结核菌抑制作用进行研究,筛选出有强效杀菌作用的木槿、珍珠梅、黄连木、悬铃木、泡桐等树种。上海园林科研所与上海师范大学合作利用PEGl500色谱柱,对上海一些植物的气体挥发物进行分离,分析了不同植物的保健功能,表明不同树种的杀菌和清新空气的保健功能不同。

  6、听觉类。听觉类的保健型生态群落,应该有意识地营造一些会发出优美声音的环境,如水流动、撞击的声音,选择可与风、雨变化构成独特景致的植物。不同的水会产生不同的声音,潺潺的流水声、叮咚的泉水声会让人安静,哗哗的雨水声、嘀答的雨滴声可抒发乡愁,汹涌的波涛声会激发人的雄心壮志,水中蛙鸣声会引起童年记忆。不同形态和不同类型的叶片相撞,可产生美妙的声响,对于镇静自律神经特具功效,也可启迪智慧,诱发艺术美感。如风吹竹林的萧瑟之声,就具有镇静解热的作用,特别适合心脏病患者静坐休息。松涛之声可以励志,同样具有医疗功效。扬州郑板桥早年家境清寒体弱多病,然而他极喜爱宅前的一片竹林,总是一人静坐冥想。几年后奇迹般地恢复了健康,灵感敏捷成了名人,有“板桥爱竹挥毫自如”的美称。

  在听觉的应用上,通过合理的植物布局,招引鸟类、昆虫,可以营造清脆的鸟鸣声、树叶的沙沙声、昆虫的呢喃声,构成住区园林造景中独特而自然的环境氛围。茂密的植物引来飞禽走兽,带来鸟语虫鸣,使听者能得到心灵的美感,增加对生活的热爱。

  7、视觉类。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当人们见到五彩缤纷而芳香宜人的鲜花时,自然会停下脚步,细细观赏一番。我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有赏花的习俗,并把赏花与养生结合起来。花态美艳绝伦,当您心情烦燥之时,漫步公园花丛,看到如鸟似蝶,如钟似管,如杯似盏,形态各异、五彩缤纷的花朵往往会精神一振,烦恼顿失。同时,丰富多彩的植物还有益于调节人们的情绪,促进身心健康。

  花的色彩,可影响人的情绪,能发挥良好作用,对人的健康有益。不同的色彩将会有不同的治疗作用。科学研究发现,白色花朵给人优雅安静清爽的感觉,对病人起镇静、安慰作用;紫色花朵使人精神平静,可使孕妇心情恬静,感到安宁;红色花可刺激兴奋神经,促进机体血液循环,有助于增强食欲,产生兴奋情绪;蓝色花朵令人感到心胸开阔,对病菌起抑制作用;苍蝇对蓝色反感,蓝色还有驱蝇作用。

  绿色的环境能给人的大脑以良好的休息,从而使疲劳得以消除,紧张的情绪得到调整。绿色是一种柔和色,眼睛看绿色的东西最舒服,同样绿色的心情对健康最有益。专家指出,绿色在人的视野中占 25% 能消除眼睛和心理疲劳,对人的精神和心理最适宜。绿色植物还与病人的康复快慢有直接关系,据美国一教授研究表明,当病人俯瞰绿色植物群落,身体就恢复得快。长时间注视绿色植物能使人心旷神怡,神清目爽,增强体质。植物形成的光影变幻也能使人的产生良好的情绪。

  8、意境类。意境空间是在优美的自然空间基础上,利用象征和题咏相结合的文化手法,使观赏者产生想象的思维空间,从而达到意、境间的有机结合。环境对人心理的影响,以及反馈对人情绪的感染,都会产生物质的效应。人在良好的环境中,无疑会使人的心情愉悦,情感产生共鸣。植物具有美感熏陶的作用,在园林景观中可借助植物抒发情怀,产生美妙的空间思维想像力,陶冶人们的思想情操。松不畏恶劣环境,能在严寒中挺立于高山之巅;梅傲雪怒放;竹则“未曾出土先有节,纵凌云处也虚心”。三种植物都具有坚贞不屈、高风亮节的品格,所以被称作“岁寒三友”。兰花最雅,生于幽谷,叶姿飘逸,清香沁脾,柔条独秀,无娇弱之态,无媚俗之意。

  古今中外,人们不仅欣赏园林植物的自然美,而且将这种喜爱与人类的精神生活、道德观念联系起来,赋予植物人格化,托树言意,借花表情。宋代名相李纲常以桂花自逸,亲植桂花以明志,将自己的书斋命名为“桂斋”。明代大书画家徐文长,无法忘情于幼年时手植的一株青藤,落款“徐青藤”。国画大师齐白石的“百梅书屋”,著名哲学家冯友兰的“三松堂”,著名画家、文学家丰子恺的“杨柳屋”等等。竹因虚怀礼节被冠为“全德先生”,梅以傲雪笑冰被誉为“刚正之士”。梅兰竹菊谓喻“四君子”,玉兰、海棠、牡丹、桂花组合喻“玉堂富贵”。红豆代表相思,桑梓代表故乡,桃李代表学生、枫树象征革命情操,杨柳则象征对环境的适应性和革命的灵活性。

  四、保健型园林住区的空间营造原则

  倡导健康的生活理念,以居民的生活、游憩、交往、健身、养心等行为方式为根本,在住区环境绿化中运用生态学理论,利用植物营造保健空间,建设人工自然生态环境,使住区空间成为健身场所,形成有规律、有功能的系统,提高保健效能,实现人与自然融合。

  (一)最大限度地提高绿地率和绿视率

  现在许多住区绿地盲目追求“高档次”的广场、小品,以草代木、以硬质铺装代替植物造景,降低了绿地率和绿视率,难以发挥绿地的生态效益,这些都违背了人类对环境的基本需求。按绿地建设规范和必须符合的绿地比例,尽力扩大绿化种植面积,尽量减少绿地内的建筑和硬质地坪,提高住区绿地率。住区绿化在植物配置上应减少草坪、花坛面积,多种乔灌木,使乔灌草合理结合,形成层次丰富的植物群落,既增加植物品种,提高单位面积上的绿量,又能使三维绿量达到最大化,提高绿视率。

  (二)营造以人为本的怡人空间

  人居环境的核心是人,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正确导向,最大限度地考虑居民的生活与休闲的要求。根据住区人口密度,合理规划活动空间,结合园路、小型绿地广场、健身场地来促进居民和自然的亲和性,引导居民投入积极的健身活动,使在住区绿地中保健成为居民的一种生活方式。住区绿化布局中健身场所的规模、大小和形式要考虑全面,符合小区居民休闲的要求,既要满足大部分人又要考虑老年人及儿童的需求,因为在住区逗留时间最长的是老人与小孩。将绿色景观与健身设施有效地结合起来,在绿色中创造个性突出、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的健身活动区,使住区绿地成为居民晨练、散步的保健场所。

  (三)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群落

  建设绿地要遵循地带性植被的生物学规律,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应用植物生态位互补、互惠共生的生态学原理,科学营造人工植物群落,对住区绿地空间进行合理的生态绿化配置,构建乔、灌、草多层次复合的多功能、科学化、合理结构的植物群落,增加绿地绿量和景观层次,提高人居生态环境质量,使人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环境因子组成有机整体。

  (四)突出养生保健的目的

  保健型园林住区的显著特点,是具有增强体质、祛病强身的作用。构建保健型园林住区,旨在利用有限的资金、有限的资源,结合健身设施、休闲场所、保健植物,营造出具有较大保健功能的园林空间。选用生态保健功能、生态环保功能和绿化景观功能突出的植被树种来提高环境质量,杀菌和净化空气,以利居民身心健康。保健群落中保健树种不得少于98%,而其中的乔木应不少于70%,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通过人与植物的交流才能达到保健目的。

编辑:jade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园冶杯获奖作品丨车公庄19号院景观改造

园冶杯获奖作品丨车公庄19号院景观改造

设计师既是场地修缮者也是直接使用者,采用多方共谋共建的方式,以生态、健康、友好作为核心手段,修复大院环境,创造活力新生。建成后社区环境大幅度提升,社区邻里互识,温暖度开始回升,成为绿色创新友好的健康示范项目【详细】

园冶杯获奖作品丨合肥逍遥津公园改造

园冶杯获奖作品丨合肥逍遥津公园改造

按照“古风古韵 生态生活”的设计原则,淡化商业、娱乐功能,力求“水清、树绿、景美、生态优”,回归园林艺术本源,打造合肥市民心目中的“古逍遥津”【详细】

河北省第六届(沧州)园林博览会5月26日开幕

河北省第六届(沧州)园林博览会5月26日开幕

本届园博会主题为“千里通波、大美运河”,园博园占地面积196.7公顷,规划建设有“一带三区”,即:运河风光带,城市展园区、专类植物展园区、综合服务区,建成13个城市展园和沧州坊商业街罗列其中【详细】

首钢园变身高端“秀场”

首钢园变身高端“秀场”

打造全球首发中心、首发首秀首展纷至沓来、科幻企业云集……现如今的首钢园变身高端“秀场”,吸引科技、科幻、体育、文化、商业等产业集聚。记者近日获悉,一季度首钢园举办各类活动会展78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