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让城市更美好

2011-07-20 09:37:35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浏览次数:

       天人合一,更多地体现在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居住环境,表达于一种的进退有度的生活态度。

  中国,自古就有着对自然生态生活环境的追求和向往,“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曾这样憧憬。

  这种追求和向往,更多地体现在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居住环境,表达于一种的进退有度的生活态度。而这种居住环境,有赖于城市的绿色建设与改造;这种生活态度,流露于城市居民的低碳方式陶冶和践行。

  2011年6月22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在全国开展节能减排试点示范城市的通知,对于示范城市的节能减排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国家将给予政策优先倾斜,中央财政也将给予鼓励支持。这对于中国的低碳城市建设与发展无疑将产生极大的示范和推动作用。

  事实上,早在去年8月10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之后,低碳城市的建设就已经在全国遍地开花。

  在近一年的低碳城市探索中,尽管一些城市因为概念不明晰,行动不力而备受争议。但毕竟,低碳城市不是一天建成的,至少,积极的态度也是城市低碳转型不可或缺的要素。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目前全国已经有一些城市在向低碳迈进的过程中成效显著。虽然路径各不相同,但它们的建设经验和转型路径能为同样处于低碳征程中的并肩者增益思索。

  杭州:能源匮乏下的低碳之道

  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700多年前,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就盛赞杭州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的城市”。时至今日,杭州西湖在2011年6月24日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也是目前中国唯一一处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湖泊类文化遗产。两个月后,在国家发改委8个节能减排示范城市中,杭州位列其中。

  作为能源匮乏型城市,杭州的低碳城市之路并不平坦。在能源供应与低碳发展之间,杭州需要均衡之道。

  “杭州没有煤炭资源,电力要依靠外部输送,太阳能资源也不丰富,发展低碳城市显得非常紧迫。”杭州市发改委能源和环境资源处处长徐东敏在接受本刊采访时介绍道,“无论从能源供给,产业结构,还是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杭州的经济社会发展将会越来越受到资源环境的制约,因此我们需要一套一体化的低碳发展方案。”

  在这样的紧迫感之下,杭州在2009年12月就公布了《关于建设低碳城市的决定》。杭州市环保局污染控制处处长郭丹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说:“杭州的低碳城市建设,就是要从生产、生活、流通等各领域,形成和提倡一种低投入、高产出、低耗能的方式。”

  于是,杭州市开始从低碳经济、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生活、低碳环境和低碳社会六个方面开展工作,形成了六位一体的低碳城市建设体系。

  为解决能源匮乏问题,杭州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并大力推广新能源应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都应用到了发电和建筑领域。2011年1月,全球最大的光伏单体建筑发电系统更是落户杭州铁路东站枢纽。该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可累计减少标准煤3277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8095吨。

  此外,由于交通占城市能源使用及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比重较大,纵观全球,交通占能源使用总量的比重为20%左右。杭州作为出行需求较高、交通系统完善的一线城市,要低碳就需要从发展公共交通开始。

  而针对公交车“最后一公里”问题,杭州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推出了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市民可凭身份证办理租用卡,或凭公交IC卡办理租车和还车。租车1小时内免费,超时费用也非常优惠。

  “公共自行车租赁,不仅延伸了公交服务,缓解了交通压力,而且改变和培养了杭州市民低碳出行的生活方式。”徐东敏向记者表示,“目前,杭州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已超过2000个,自行车近6万辆,每天租赁人数达32万人次左右。”

  除了交通问题,散布于各社区的垃圾中转站,也给居民生活带来了很大困扰。针对此问题,杭州市在全国率先推出了垃圾载运车。垃圾载运车将直接从社区、学校、办公楼收集的垃圾运到垃圾填埋场,省去了垃圾中转站的环节,减少了社区污染,也提高了垃圾处理的效率。

  实施六位一体低碳城市建设的第二个年头,杭州西湖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十年西湖综保工程的推进中,杭州除了保护和修缮西湖文化遗产外,还采取了多项措施进行湖水整治。可以说,西湖之美,除了文化底蕴外,很大一部分来自自然生态的渲染。

  据郭丹介绍,整个西湖地区对污水采取了截污纳管的措施,通过污水管网建设,将原有的餐饮、生活等污水截断,从源头加以严格控制。对于西湖周边的污水,全部进行纳管处理,并将污水处理能力提高到了95%。

  对于之前生活在景区内的居民,实施了外迁安置措施,并将他们在景区内的房屋进行了集中式改造,使其具备截污纳管的能力,进入管网,这样就大大减少了西湖景区的生活排放和污染。

  此外,杭州还开展了“给西湖喝纯净水”的措施,将钱塘江的水进行净化处理,通过渠道引入西湖,每天引入活水30万吨,一个月换水一次,这样加强了西湖水的流动性,使西湖成为了活水。为了防止水流短路,所有入水口在整个湖区均匀分布,保证了西湖水质的流动状态。

  得益于这些措施,西湖水质达到了全国景观用水标准,透明度从以前的50提高至73。“一湖两塔三岛三堤”的西湖全景重返人间,整个西湖的湖面格局重现300年前明朝中叶时期的状况。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杭州市发改委编制了“十二五”低碳城市工作方案。对此,徐东敏介绍道:“在‘六位一体’的基础上,杭州还计划设立低碳试点区域,包括低碳城区、低碳开发区、低碳社区、低碳县级市和低碳乡镇。并重点从交通和建筑两个行业继续推行低碳建设。”

编辑:joe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用绿色理念打造低碳城市

城市是经济活动的主要中心,同时也是最主要的能源资源消耗者和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者。交通、建筑和能源作为城市最主要的排放部门,其绿色化进程也成为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详细】

中国-瑞士低碳城市项目在广州启动

6月27日,中国-瑞士低碳城市项目启动仪式在广州举行。合作双方将在广州设立低碳城市发展合作中心、生态医药健康产业基地,并合作制定示范园区的综合规划,促进广州产业转型升级和低碳发展。【详细】

报告:未来五年中国低碳城市建设需6.6万亿投资

第二届中美气候智慧型/低碳城市峰会今日在北京举行,会上发布了由保尔森基金会、能源基金会(中国)和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共同撰写的《绿色金融与低碳城市投融资》研究报告。【详细】

低碳城市建设"厦门模式"引全国各地学习

碳城市改革,重点项目的减排是重中之重。据了解,继2014年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十二五”减排任务后,2015年,厦门顺利完成了四项主要污染物年度减排任务。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均达到年度减排目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