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园林景观的探索:石梅湾景观廊道成范本

2011-01-14 17:18:36    作者:单憬岗     来源:海南日报       浏览次数:

  “虽然备受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但近年来海南园林人正在执着探索可行路径,让富有海南地域特征的园林景观营造逐渐焕发出强劲的生命力。”

  灼热透明的灿烂阳光、繁茂多彩的花草树木、浓郁神秘的热带雨林、火辣明亮的金色沙滩、迎风摇曳的椰子树叶,还有湛蓝天空与澄碧海水,这一切都混合成人们脑海中的热带景观,凝结成了人们对海南热带园林的模糊意象。

  海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副院长、博导许先升教授认为,虽然备受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但近年来海南园林人正在执着探索可行路径,让富有海南地域特征的园林景观营造逐渐焕发出强劲的生命力。

  城市园林

  特色范本:保亭县城

  “如果海南的城市园林建设都能做到独具特色,海南园林的地域化发展就差不多了。”海南省风景园林协会理事长谢盛强认为,城市是园林建设的主阵地。

  近年来,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城市园林建设引起了全省关注。

  保亭气候温和,森林资源丰富,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有浓郁的黎苗风情和令人心旷神怡的田园风光。在海南,这些条件并非保亭独有。然而,这个海南岛内陆小县,却先后荣获“全国最具特色文化广场”、“国家园林县城”等称号。

  该县有关负责人说,保亭的胜出在于因地制宜,着力打造了三大特色。一是民族特色。保亭在园林建设中,从广场、公园到街头小景、绿化带,都设计有黎族图案,惟妙惟肖地将民族图案有机融入城市园林中,使人感受到民族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是人本特色。该县致力于“城在水中、城在绿中、城在花中、城在景中、特色鲜明、环境优美、风景宜人”的目标,大力整治县城东西河,沿河两岸种植鲜花绿草;建成七仙公园等一批公园,园内乡土植物众多,大树摇曳、绿草萋萋、鲜花盛开,成为市民游客健身、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三是大园林特色。将七仙岭温泉国家森林公园划入县城城区。在森林公园连接县城主城区8公里长的七仙大道两旁各建10米宽的绿化带,营造了一条绿色长廊。碧水绿草相辉映的保城东西河,把主城区环抱其中,形成山、水、林、草、园一体的大山水特色。

  “保亭为什么能够评上国家园林县城,就是因为对当地园林资源进行了充分挖掘,将黎族图腾、黎锦符号等结合到园林景观、小品雕塑中,将乡土树种、热带雨林景观糅合到景观建设中。”许先升认为,如果要从海南城市园林中寻找一个范本,保亭胜出的可能性比较大。

  他说,城市园林的建造要从自然环境、地域文化和历史文脉挖掘出地域景观的表达素材与表达方法。而热带城市园林景观的营造,还必须顺应热带特有的生态环境营造,考虑城市景观构成要素、布局、空间位置及互相联系,做到热带城市景观的生态优化再设计。

  如今,细心的人会发现,走到各市县看到的市政树种有很多雷同的地方。比如这几年海口种细叶榄仁效果不错,其他市县就纷纷效仿,新建街道上都是细叶榄仁。如果追溯到更早期,海口种大叶榕,各个市县也都跟着种大叶榕。

  “要发展地域性园林,就必须避免这种抄袭的懒政思维。”许先升认为,虽然热带、雨林、海洋、民族等特色在海南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是如果详加研究,海南各城市还是能够创造出自己的特色来。例如,树木在园林中所占分量很重,海南岛不大,但气候还是有不小的差异,相应的植物分布也有所区别。

  “针对地域特色,海南可以做一个树种区划乃至绿地系统规划指导意见,来指导市县园林的差异化发展。”他说。

  景区园林

  特色范本:呀诺达

  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展开,旅游景区的规划建设已成为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作为地域文化重要承载体,景区园林建设担负着以差异化吸引游客的重要职责。

  谢盛强认为,海南从古到今,众多景区的园林建设,正在日益体现地域性、差异化的原则。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副教授刘庭风曾对海南地区园林做过专题研究,所著《岭南园林》中有一册专门论及。他认为,五公祠是海南古典园林的典范。其中,琼园是园林主景区,内有一池一岛二桥一亭,桥为石拱式,栏杆用码头泊船柱的形式,亭用连体窗顶的形式,均是中国传统园林的手法。

  谢盛强认为,即使是建于明代,这座园林中依然掺杂了不少海南元素。例如,假山是以海南特有的珊瑚石堆砌而成,而且园中含有大量乡土树种。

  如果要论海南的大型城市景区,万绿园无法回避。这座建于1990年代中期的公园,总面积千余亩,绿化率达84%以上。园内栽种近万棵以椰树为主的热带树木,还种植国内外热带、亚热带观赏植物300-500种,将蓝天、绿水、原野、现代化高楼融为一体,充分体现热带风光、海滨特色、国际性旅游城市的特点。

  “万绿园的确名实相副。”谢盛强认为,唯一不足的地方在于,没有如广州越秀山公园的五羊雕塑一样的标志性景观,使之无法成为令海口市骄傲的城市名片。

  近年来受到广泛赞誉的呀诺达热带雨林景区,被视为海南景区园林建设的新典范。许先升举例说,呀诺达在旅游区内营造了4.6公里长的生态栈道,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又能将海南热带雨林的精华以最原始、最自然、最和谐、最清晰的方式呈现在游人面前。

  在热带景观环境营造中,棕榈科植物以其别具特色的茎杆和叶形被摆放在重要景观节点上,木本花卉及花灌木作中层植物,再配以色彩艳丽的地被植物,组织成特定的景观空间。同时热带植物与园林建筑中的山、水、石、桥、庭、台、楼、阁互搭配,相映生辉,整个园林景观更协调,构成其他地区园林难以企及的热带园林景观。

  在建筑物的形式、风格方面,景区充分融合本地建筑元素。如采用黎族独特的干栏式船型屋建筑,掩映在森林中,使建筑与周围环境有机地结合,植物改变了本来生硬的建筑物线条,起到很好的景观效果作用。

  许先升认为,与城市园林建设一样,景区园林对地域特色的发掘与应用也是一个全方位的过程,贯穿始终。海南各地景区在开发过程中要向特色景区学习,在建设的全过程中时刻注意着对地域特征的关注和培养,创造一种富于个性的发展之路,带来具有地域特征的有个性的可持续发展的景观。

  道路园林

  特色范本:石梅湾景观廊道

  “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道路景观是走廊和橱窗。”许先升认为,游客在旅游期间花费在道路上的时间很多,道路园林是游客认识旅游度假区的重要视觉和感觉场所。

  道路景观是园林设计的主要要素。这种线性景观对丰富园林景观内容、表达历史文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日益深入,对园林道路的艺术、生态、功能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如何使道路景观与周围环境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又能凸显自身特色,成为设计中的一个难题,也是设计的关键。

  海南兴源景观工程公司前年曾经在三亚市海棠湾“救过一次火”。海棠湾的出口路D路原来是由另一家园林公司建设,但是由于树种选择错误,导致整条路园林建设濒于失败。兴源公司接手后,对树种进行了重新配置。

  该公司办公室主任邵志强说,D路中间分车带以棕榈乔木为主,结合海南本地阔叶乔木,自然式组团种植,树下点缀花灌木及地被;两边绿化带以棕榈科植物油棕和老人葵为主,着力营造浓厚的热带风光;根据车速要求,合理确定组团间距及线形设计,使植物景观即具有多样性又不失和谐和连贯性,充分展示了热带滨海道路特色。

  许先升认为,同样值得赞许的还有石梅湾的道路。该地通过道路景观廊道,构筑一个完整的路网绿化景观系统,营造一种热情洋溢的独特热带风情。在此主体风格把握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凸现每一景观廊道的鲜明特点,发挥植物群体优势效果,给游客一种强势的景观感受,过目不忘。

  道路园林建设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景区,也体现在城市;不仅体现在景观上,也体现在实用上。

  数年前,海口市龙昆南路的改造曾引发巨大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于绿化带、机动车道是否过宽,不设人行天桥是否可行,所选树种是否利于遮阳等。

  “纯粹从园林的角度看,龙昆南路并无缺憾。”谢盛强表示,但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说,龙昆南路缺少一定的人文关怀,“海南有很多既遮阳又美观的行道树种,为什么不选呢?”尤其是作为城市主干道,龙昆南路却设置了众多的人行道,无人行天桥,妨碍了整条路的行车速度,成为堵车的主要原因。

  海南汇生源园林设计工程公司副经理总占振海认为,海南的城市道路园林建设水平正在不断提高。新建成的海口滨江路,道路绿化自然,与南渡江景十分协调,来路、去路各自单行,道路依地势而建,互不干扰。“在这条道路上行车,如同徜徉在绿色海洋中,十分惬意。”谢盛强也对此表示赞许。

  许先升说,道路不仅是交通的空间,城市的血脉,更是旅游区的形象及绿脉。在遵循设计原则和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条件下,设计应从道路景观的线形构思、材料的质感、色彩的运用以及与周围的环境要素相结合入手,营造出优美的园林道路景观,使游客有“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行”的美好感受,既满足人们对出行与旅游的需求,又使其成为园林空间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编辑:anna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