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树"撑起泗阳经济"半边天”

2010-05-17 17:59:41         来源:网上宿迁     浏览次数:
    5月11日,泗阳县委书记赵深接受中央电视台“聚焦三农”栏目记者采访时说,意杨是舶来树种,1972年从意大利引进中国,自1975年在泗阳栽下第一棵杨树苗起,无论是在引种推广、产业经营方面,还是首倡的生态产业发展方面,泗阳都走在全国乃至世界前沿。意杨是泗阳人的“绿色银行”,也是城市的“绿色氧吧”。

    10%农民纯收入来自杨树

    人勤、地勤、树更勤。通过连续开展“杨树产业年”活动,泗阳县每年新植杨树都在1000万株以上,已建成成片林60万亩,高标准农田林网10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7.8%,被评为全国首批林业科技示范县;全县四旁树保存株数达5000多万株,活立木蓄积量600万立方米,杨树保存总株数1.2亿多株,以全县101万人口计算,平均每人拥有6立方米还多,用载重5吨的大卡车一车也拉不完。另外,杨树的自然生长每年还带来约90万立方米的新蓄积量,以市场平均价计算,农民仅此一项一年可从“绿色银行”提取6亿多元的“利息”。全县17万农户中现存杨树价值万元以上的超过3.5万户。

    泗阳农民不仅靠栽树发财,还有一部分农民靠育树苗发财。据统计,全县从事杨树苗木繁育的农户约有8600户,年均繁育杨树苗2300万株,繁育的树苗除了供应本地市场之外,还远销安徽、徐州、淮安、新沂等地。为了帮助农民增加收入,该县林业部门还积极与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省农科院建立合作关系,共同研究开发杨树新品系、新技术,加大力度引进推广繁育“35―1”、“95―895”等美洲黑杨系列品种,同时在泗阳农场、棉花原种场以及林苗圃等地集中建立万亩优质杨树苗圃基地,根据市场需求和加工需要,定向培育工业用材的杨树苗木,最大限度发挥品种、基地及技术潜力,从而实现了经济效益最大化。2009年,泗阳农民人均纯收入6080元,其中来自杨树的600多元,占10%。50%工业增加值来自杨树随着意杨的大面积推广,以杨木为主要原料的木业产业悄然兴起。泗阳县走“以树兴工”之路,形成了各类生产、加工木业企业720家,全县木业加工能力超过150万立方米,产品有胶合板、科技木、家具、地板等30余种,并在广度、深度、精度和细度上呈现出多样化、高档次发展态势。在每年150万立方米加工量的产业规模中,精深加工能力达30万立方米。全县从事木材加工及相关产业的达8万多人,木材加工业占据全县工业增加值的50%以上,成为最重要的支柱产业。

    为提升木业产业档次,泗阳县采取资本整合、科技整合与品牌整合相结合的办法,引导县内木材加工企业改造提升。无锡太湖锅炉集团投资1.2亿元的太湖巨豪人造板有限公司,实现了由木材原料供应向木业综合利用的突破;上海荣马集团投资1.4亿元的荣马国际家具城,实现了由单一的木材加工向生产、研发、交易、展示并重的突破。

    泗阳木业产业的强势发展除了县委县政府重视,还得益于南京林业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支持。自2006年泗阳县与南林大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以来,该县每年都由县领导带队,带领骨干企业老板到南林大参观科研成果,听取教授讲座。南林大专家教授也定期到泗阳指导,开展每月一次培训日活动,就生产技术、法律法规、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内容进行专题培训,不断提高企业老板和员工的思想文化素质和技术业务素质。李大刚、王正、张立芳等十多位知名专家教授还与金汇模压、浩达、东升等企业合作,建立产学研基地,有效地推动了木业骨干企业健康发展。近三年来,南林大先后有29名研究生和本科生来泗阳企业发展,发明了植物纤维模压托盘等国家专利技术19项,大大提升了企业的质量和品牌,全县新涌现出枫林、东升、德华兔宝宝、多丽世家等知名品牌13个,产品远销东南亚、印度、西欧等国家和地区。

    杨树效益在延伸

    行进在漫无边际的林海中,成群结队的家禽不时出现,有红的鸡、灰的鸭、白的鹅。泗阳县农委负责人说,近年来,瞄准现代人追求健康饮食、健康生活方式的需求,泗阳人敏锐地捕捉住“绿色商机”,在林海中做增收文章。农民利用林间隙地养鸡养鸭、培植食用菌,生产城里人接受的生态环保食品。招引江苏食品集团投资3000万元在泗阳建起了优质良种猪繁育基地,以“公司+农户”的形式,推进林地养猪。目前,全县已开发出林菜、林禽、林畜、林菌、林药等林地复合经营模式20余种,有规模经营大户1200多家,林地资源开发近20万亩。

编辑:justin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