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中国特色的文物建筑保护维修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2010-04-15 15:46:01    作者:罗哲文     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     浏览次数:

“康乾盛世”是紫禁城宫殿建筑最辉煌的一段历史时期

??兼谈有中国特色的文物建筑保护维修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20 年前,笔者曾经写过一首小诗以紫禁城为例说明文物古迹、古建筑所具有的作为历史的实物见证的重要意义。诗云:

五百余年多少事,风云幻变日纷争。
繁华梦散笙歌静,宫阙巍峨紫禁城。

  明、清两代王朝风云翻滚的500 多年历史如今都已风消云散,如大江之东去,然而昔日的巍峨宫阙、紫禁高墙却还存留于人间,向人们诉说着多少兴衰往事,把历史的信息传递给我们,传递给子孙后代。

  不仅是紫禁城如此,其他任何一处文物古迹、古建筑,甚至近代的建筑物、文物史迹也莫不如此。有人说:建筑本身就是一本刻划着岁月的书,在它身上记载着许多历史的往事。俄罗斯著名作家果戈里曾经写道:建筑同时还是世界的年鉴,当歌曲和传说都已经缄默了的时候,它还在说话哩。文物、古建筑的一个重要价值就是历史的见证,以实物来诉说历史,这种作用是语言文字所不能代替的,也是任何考古资料、历史文献所不能代替的。

  明、清两代王朝政治、经济、文化的兴衰成败同样反映在紫禁城建筑的创建、维修、复原重建、增扩等工程上(包括室内外装修陈设)。大的修建几度高潮,小的不计其数。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现存紫禁城建筑的情况研究,小的保养维护工程年年岁岁都在不断进行,较大的修缮翻新、油饰彩画等则根据庆典活动、节日安排等按需要进行,或一年一次,或数年一次,或十数年一次,从未停止过。而这些工程,特别是几次重大的创建、重修、增扩工程都必须建立在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基础雄厚,材料、技术力量充实的基础上才得以实现。

  一 古建筑的兴修创建需要政治安定、经济基础雄厚

  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理唯物论,经济是基础,没有钱(包括其他物质),什么事也办不成。恩格斯说: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经济、科学、艺术、宗教等活动。

  建筑既是物质基础,又是上层建筑。这里主要说的是宫殿类的建筑,它既是帝王之居,又是皇权的象征,它的金碧辉煌、雄伟壮观不仅是为了帝王后妃们享受的需要,而且也是政权统治的需要。萧何在营建未央宫时所称的“非壮丽亡(无)以重威”,明确地说出了帝王宫殿的作用。

  诗词歌赋、书画文章、歌舞说唱等等,可以在太平盛世、优越的环境中产生,但也可以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产生出杰出的作品。而古建筑是有形的,不同于诗词歌赋、书画文章,其兴修需要安定的政治环境和雄厚的经济基础,这也正是文学艺术杰作与建筑这种物质实体的不同之处。如紫禁城这样的宏伟建筑,没有较长时间的政治安定,没有丰厚的物质经济基础是不可能建成的。康乾盛世这一段时期相对稳定了一百多年时间,又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物质财富,才将紫禁城保存和增扩成现有的面貌。

  二 紫禁城宫殿建筑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回顾紫禁城宫殿建筑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都是在王朝政治比较安定、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的时期。第一阶段是永乐创建时期。明成祖朱棣在发动“靖难之役”夺得皇位之际,在南京已经营了十多年的时间,加上朱元璋洪武王朝31 年的积蓄,经济实力已经相当雄厚,有了营建北京宫殿的政治、经济基础。故宫中现存较为完整的明代建筑钦安殿就是在明朝初年永乐年间修建的。第二个阶段是明中期的嘉靖、万历时期。明王朝自永乐以后并无多大的盛世,嘉靖、万历一是由于在位时间长,政权相对稳定,二是其时宫殿建筑本身也到了需要发展的时候,因此对宫殿建筑进行了较大的整修增扩。第三个阶段是清代初期,顺治入关后采取了英明的决策,改换紫禁城建筑物的名称,如大明门换上了大清门的匾额等。同时还重修了一些重要的建筑,如紫禁城最重要的建筑之一午朝门就是在这时重修的。但毕竟是王朝初建,财力有限,尚无大规模的整修和增扩。

  紫禁城建筑发展的最重要的阶段就是清康熙、乾隆时期。这时平定了三藩,收复台湾,平定准葛尔大小金川,达赖、班禅来朝,全国大统一的局面形成。国力增强,经济力量充实。近一百年基本稳定的政治局面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形成了康乾盛世,为紫禁城建筑的大整修、大扩建、大增修提供了政治和物质的基础。除此之外,不可忽视的是技术力量也已经不断成长壮大,自蒯祥香山邦以后,梁九、雷发达、张涟、张然等大木、山石名门供奉宫廷,培养了大批营造匠师,为紫禁城建筑的兴修提供了技术力量。我们如果考察一下现存故宫建筑可以看出,其中大部分是康、乾时期大修过或重修、重建的,太和殿重建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 年),中轴线上各主要建筑大都经康、乾时期大修、重修过。建福宫、宁寿宫及花园(乾隆花园)以及文渊阁、畅音阁等重要建筑都为乾隆时期所新建或彻底改建。所以说现存紫禁城建筑的总体布局和大多数重要建筑为康乾盛世(包括雍正)时期的原状是可以成立的。

编辑:Aggie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