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是城市经营的一项长期投资

2009-01-12 18:26:53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浏览次数:

  如何发挥城区土地的最大价值?如果仅仅从直接经济效益而言,毫无疑问是用作商业目的,比如盖商业楼或者开发住宅。但是,如果从城市发展整体格局甚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而言,可能并非如此。

  试想,如果城区所有地块都将商业用地作为首选,高楼林立、人如潮涌,城市绿化毫无立锥之地,会是怎样的情形?“没有人喜欢生活、工作在一个连一片绿地也难得一见的环境之中,相反,那种绿树掩映、绿草如茵的街区,总是令人眼前一亮、倍感心旷神怡。”很多人都会这么想。

  毫无疑问,鳞次栉比的群楼之间,分布着足够的绿地、成片的森林,在繁忙工作之余甚至灾害发生之时能有个漫步、避难的去处,几乎就是所有人的梦想。在上海,人们距这个梦想并不遥远。

  据上海市政府网站日前推出的“上海重大改革发展30例”系列报道,截至2007年底,上海绿地总面积已达31795公顷,其中公共绿地13899公顷;城区绿化覆盖率37.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平方米;全市建成林地面积93171公顷,森林覆盖率11.63%,林业产业经济总值566亿元,占全市国民经济总产值的5%以上。

  其实,就在1991年,上海市区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还分别只是12.7%和1.07平方米。为从城市发展的高起点上通盘考虑绿化布局,1994年后,该市绿化林业部门编制了《上海市绿地系统规划(1994?2010)》、《上海市绿化系统规划》和《上海市中心城公共绿地规划》等,围绕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结合市政建设、旧城区改造、污染工厂搬迁、拆除危棚简屋等,辟出成片土地建造绿地。

  如今,地处上海市区的人民广场、延中绿地等近年来涌现出的城市绿化杰作,不仅享誉业内、广为各界人士所称赞、为公众日常生活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休闲娱乐好去处,而且极大地提高了上海的城市整体形象。前不久,新华社就曾报道称,由于绿化面积扩大及合理规划,近年来,上海市中心城区热岛效应已得到较大幅度的缓解,热中心范围已经缩小,2003年以后上海城市热岛效应出现了负增长现象。

  由此或许不难得出结论:城市绿化综合效益不可估量,在提高城市整体形象方面,绿化唱主角的趋势不可逆转。

  尽管如此,商业开发挤占城市绿化空间的现象仍无处不在。毕竟,在城区将一块土地用来盖商业楼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财政收入立竿见影,而建绿地非但不能产生这些直接的经济收入,反而还要倒贴资金投入。

  其实,将成片土地用于商业目的,短期内看似收益不菲,长远必将恶化环境、妨碍土地增值,其实是得不偿失。换言之,城区土地利用无视城市绿化,获得的仅是短期、个体、有限的收益,而合理规划、留给城市绿化足够空间换来的却是长期、整体、无限的价值??忽视城市绿化明显就是“短见浅识”。

  通过城市绿化持续提升城市形象不容易,实乃因为这是一项极富远见卓识的工作,需要超越眼前利益。而不少决策者、官员就像普通人一样,更在乎当前利益、也更在乎“政绩”。

  上海的经验表明,城市绿化与经济发展并不矛盾。在市中心黄金地段,上海相继建成了占地23万平方米的延中绿地、4.2万平方米的四川北路公园、4万平方米的太平桥公共绿地、4.5万平方米的凯桥公共绿地、4.3万平方米的不夜城绿地等,在内环线以内实现了“消除500米公共绿地服务盲区”的目标;由大型公园绿地、街道绿地、居住区绿化和单位绿化等组成的绿地,已合理分布于全市。市中心这么大面积的绿地,其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方面的综合价值难道是商业项目开发能换来的吗?

  如果城市规划建设也算是一种经营,那么,城市绿化就是城市经营的一项长期投资,魅力无限。

编辑:songgaofe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