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古建工程技术操作规程(十)

2008-12-31 23:04:24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浏览次数:

  第十三章油皮、贴金、粉刷工程

  13.0.1施工前操作人员必须熟悉设计要求及古建传统作法,根据需要备好使用的材料、工具。各种材料应符合有关质量规定要求。

  13.0.2操作前应对机具及脚手架木等设施进行检查,施工条件必须满足安全、消防等有关规定。

  13.0.3操作前应用清水将周围地面泼洒湿润,清扫干净,以防刮风起土脏污油活。

  第一节光油油皮

  13.1.1施工准备:

  a)、熬炼光油:将苏子油放入锅内熬沸,按每100Kg油加5Kg土籽的比例将整齐干透的土籽放入勺内浸入油中颠翻浸炸,待此油滴入水中,用棍搅散,再用嘴吹之能全部粘于棍上即为熬好,将土籽捞净出锅,称为丕油。出锅后,以二成熬好的丕油加八成生桐油分锅熬炼,开锅后撤火,以微火熬之,成熟后灭火,继续扬油放烟,待稍有温度时,再按每100Kg油加2.5Kg的比例加入陀僧(黄丹粉),盖好待用。b)、将油皮地仗清扫干净,配好色油,备好油栓或油刷等工具。

  13.1.2主要工序:

  a)、刮浆灰:以细灰面加血料调成糊状,用铁板先找后刮满克骨一道,下架明柱、屏门等部位以刮两道为好,干后用砂纸打磨,以水布掸净。

  b)、刮腻子:以血料、水、土粉子按3:1:6调成细腻子,用铁板满克骨一道,要往返刮压密实,随刮随打点清理。干后用细砂纸顺木丝磨好,清扫干净。

  c)、垫头道光油:以丝头蘸配好的色油搓于细腻子表面上,再用油拴横蹬竖顺,使油均匀一致,现多用油刷操作。银朱油垫光樟丹油,其它色油垫光本色油。干后炝青粉,用细砂纸打磨后用干布擦净。

  d)、搓二道油:用本色油搓(刷)于头道油上。操作要求同前款头道光油。

  e)、搓三道油:操作同二道油,但干后不用砂纸打磨。

  f)、罩光油:用干布擦净地子,以丝头蘸光油(不加颜料)搓于末道色油上,并以油拴横蹬竖顺,使油面均匀一致,不流不坠。现通常使用短毛硬刷操作。注:本条按三道油工艺制定,四道油时在罩光油前增加一道本色油,操作要求同三道油。

  13.1.3质量要求:应符合《文物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十三章第一节的规定。

  13.1.4注意事项:

  a)、罩光油不宜在天黑前2~3小时后操作,以防入夜不干受潮抄亮(失光)。雾天也不宜操作,以防雾抄。

  b)、刷油时有时会遇到第二道油在前一道油皮上凝聚起来的现象,称为“发笑”。预防措施是在每道油皮干后用大蒜汁水或肥皂水满擦一遍。如出现油皮发笑,可用汽油洗掉,重新再刷一遍。

  第二节新漆(新油皮)

  13.2.1施工准备:目前一般低等级文物建筑及仿古建筑油皮多采用成品调和漆及清漆等新漆代替熬炼光油施工。操作前应备好所需油漆及油刷等工具。

  13.2.2主要工序:新漆一般采用油刷涂刷,主要操作工序与光油基本相同。各工序要求参见第13.1.2条。

  13.2.3质量要求:应符合《文物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十三章第二节的规定。

  第三节贴金

  13.3.1施工准备:

  a)、熬制金胶油:金胶油最好自己熬制,用浓光油加入适量“糊粉”,使其粘度适当。金胶油以隔夜金胶为佳。

  b)、贴金一般在最末道色油前进行。操作前应首先在准备贴金的部位用布幔搭好“金帐子”,防止操作时金箔被风吹跑。然后在油面上用滑石粉炝一遍地仗,以免油面吸金,并根据需要备好金箔待用。

  13.3.2主要工序:

  a)、打金胶:用筷子笔蘸金胶油涂于要贴金处,彩画贴金包色胶者需打两道金胶油,包油胶者或其他框线、套环等处打一道即可。以头一天下午打胶,第二天上午贴金为宜。打胶时要边缘整齐,薄厚均匀,不流不坠,不起皱纹。

  b)、贴金:在金胶油六、七成干,尚有适当粘度时,将金箔撕成适当尺寸,用金夹子夹起,贴于金胶油上,左手用无名指和中指将金箔按住,轻轻向前一推将衬纸甩去,然后检查有无绽口,用棉花揉压平整即成。

  c)、扣油:金贴好后,以油拴或毛刷扣原色油一道,并在扣油时将金线找直,注意不得脏金。

  13.3.3质量要求:应符合《文物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十三章第三节的规定。

  13.3.4注意事项:贴金时对缝既要严密,又不要搭口过多,防止出现绽口或浪费金箔。斗拱贴金应由外向里贴,以防金胶油被蹭掉。下架框线、云盘线等贴金后,应罩清油一遍,以免磨损。

  第四节墙面刷浆

  13.4.1施工准备:

  a)、按设计要求配好浆料备用。

  b)、旧活刷浆前必须首先用铲刀将旧浆底清理干净,用腻子将墙面孔眼刮找平整,干燥后用砂纸打磨平滑。新活抹灰层过湿时,应先刷石灰浆一遍,干后扫去浮粉,再按要求刷浆。

  13.4.2主要工序:

  a)、刷底浆:底浆可稍稠一些,以免刷后流淌。操作时用刷子或排笔横向涂刷,注意涂刷要均匀一致,晾干后找补腻子磨平。

  b)、刷二、三遍浆:二、三遍浆应从上往下竖向涂刷,操作时要轻、快,接头处不得重叠,以保证深浅均匀,厚度一致,不带刷痕刷毛。二、三遍浆宜稍稀,每遍涂刷宜一气呵成。干后如不均匀,可再找补一次腻子,打磨后再刷一道。

  c)、刷边线:需刷边拉线者,按设计要求弹出粉线,最后按线刷出。

  13.4.3质量要求:应符合《文物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十三章第四节的规定。

  13.4.4注意事项:

  a)、刷浆次序须先上后下,注意不得脏污周围柱框以及下碱墙面。

  b)、基层表面过干时,应先喷水湿润后再刷,以防浆膜破坏出现掉粉。

  c)、旧墙面刷浆有时发生“咬黄”现象,可将旧墙面清理后先刷一遍菜胶水,晾干后再刮找腻子刷浆。

  第十四章假山叠石工程

  14.0.1本章适用于公共绿地、风景名胜地区、庭院及室内一般假山叠石工程。

  14.0.2假山叠石工程指采用自然山石进行堆叠而成的假山、溪流、水池、花坛、立峰等工程。

  14.0.3操作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假山施工技术素质,经过培训与技术考核,工程主持人并应具备相应的施工经验。

  第一节施工准备

  14.1.1施工前应由设计单位提供完整的假山叠石工程施工图及必要的文字说明,进行设计交底。

  14.1.2施工人员必须熟悉设计,明确要求,必要时应根据需要制作一定比例的假山模型小样,并审定确认。

  14.1.3根据设计构思和造景要求对山石的质地、纹理、石色进行挑选,山石的块径、大小、色泽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叠山需要。湖石形态宜“透、漏、皱、瘦”,其它种类山石形态宜“平、正、角、皱”。各种山石必须坚实,无损伤、裂痕,表面无剥落。特殊用途的山石可用墨笔编号标记。

  14.1.4山石在装运过程中,应轻装、轻卸,有特殊用途的山石要用草包、木板围绑保护,防止磕碰损坏。

  14.1.5根据施工条件备好吊装机具,做好堆料及搬运场地、道路的准备。吊具一般应配有吊车、叉车、吊链、绳索、卡具、撬棍、手推车、震捣器、搅拌机、灰浆桶、水桶、铁锹、水管、大小锤子、錾子、抹子、柳叶抹、鸭咀抹、条帚等。

  第二节操作工序

  14.2.1叠筑山石一般工序为:抄平─放线─挖槽─拍底─立基─回填夯实─弹线─拉底─垫刹─填馅─灌浆或混凝土─中层(垫刹、填馅、灌浆或混凝土同底层)─收顶一勾缝─清扫冲洗─回填夯实─清理场地。

  14.2.2立基应根据设计要求,视不同山体、地基情况,分别采用原土地基,素土夯实基础,灰土基础,素混凝土基础,片石基础,毛石砼基础,钢筋砼基础,桩基础等不同形式,各种基础均应按有关施工规范施工。

  14.2.3拉底即在基础上铺置最底层的自然山石。拉底应用大块平整山石,坚实、耐压,不允许用风化过度的山石。拉底山石高度以一层大块石为准,有形态的好面应朝外,注意错缝(垂直与水平两个方向均应照顾到)。每安装一块山石,即应将刹垫稳,然后填馅,如灌浆应先填石块,如灌砼则应随灌随填石块,山脚垫刹的外围,应用砂浆或砼包严。北方多采用满拉底石的作法。

  14.2.4中层即底石以上,顶层以下的部分。中层所占体量最大,触目最多,是假山造型的主要部分。其叠筑要点是接石压茬纹理要顺,石体重心稳而不偏,注重整体效果。

  a)、堆砌时应注意调节纹理,竖纹、横纹、斜纹、细纹等一般宜尽量同方向组合。整块山石要避免倾斜,靠外边不得有陡板式、滚圆式的山石,横向挑出的山石后部配重一般不得少于悬挑重量的二倍。

  b)、石色要统一,色泽的深浅力求一致,差别不能过大,更不允许同一山体用多种石料。

  c)、一般假山多运用“对比”手法,显现出曲与直,高与低、大与小、远与近、明与暗、隐与显各种关系,运用水平与垂直错落的手法,使假山或池岸、掇石错落有致,富有生气,表现出山石沟壑的自然变化。

  d)、叠石“四不”“六忌”:

  1)石不可杂,纹不可乱、块不可均、缝不可多。

  2)忌“三峰并列,香炉蜡烛”,忌“峰不对称,形同笔架”,忌“排列成行,形成锯齿”,忌“缝多平口,满山灰浆,寸草不生,石墙铁壁”,忌“如似城墙堡垒,顽石一堆”,忌“整齐划一,无曲折,无层次”。

  14.2.5收顶即处理假山最顶层的山石,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叠筑时要用轮廊和体态都富有特征的山石,注意主、从关系。收顶一般分峰、峦和平顶三种类型,可根据山石形态分别采用剑、堆秀、流云等手法。

  14.2.6假山结构设施

  a)、平稳和填充为安放底面不平的山石,在找平面之上石底不平处垫以一块控制平稳传递重力的垫片,称“刹”。刹要选用坚实的石料,将其打成不同大小的斧头形插片,打刹一是要找准位置,用最少量的刹石求得稳定,二是尽量做到隐蔽。刹石不准采用风化、质软、有裂纹的石料,也不宜采用上下两块叠摞。刹石之间不着力的空隙处也要适当用块石填充。一般假山每2m左右为一个施工层。每层码完应随即进行补缝、填馅和灌浆,对砂浆和混凝土应注意养护,连续施工时,应待下层砂浆和混凝土强度达到70%以上后再进行。

  b)、铁活加固铁活加固设施必须在山石本身稳定的前提下用以加固,铁活要求牢而不露,不易发现。古典园林中常用银锭扣,铁扒钉,铁扁担,马蹄形吊架和叉形吊架。

  c)、勾缝和胶结传统掇山使用油灰勾缝,现代一般使用1:1水泥砂浆。勾缝通常用“柳叶抹”,有勾明缝和勾暗缝两种作法。勾明缝不宜超过20mm宽,如缝过宽可用随形石块填缝后再勾。砂浆可适当掺加矿物质颜料随山石色,勾缝时随勾随用毛刷带水打点,尽量不显抹纹、压槎痕迹。暗缝应凹入石面15~20mm,外观越细越好。一般6m以下的假山,可待封顶后,从上到下一次勾缝。6m以上每增高两层(3~4m)勾一次缝为好。

  14.2.7假山洞结构形式一般分为“梁柱式”、“挑梁式”和“券拱式”,应根据需要采用。在一般地基上做假山洞大多满筑两步灰土,承重量特大的石柱可在灰土下加桩基。假山洞的叠砌作法与假山工程相同,应遵照假山工程操作工序。悬挑石体操作时须加临时保护支撑,待整体完成后方可撤除。假山洞有单洞与复洞,水平洞与爬山洞,单层洞与多层洞,旱洞与水洞之分。山洞应利用洞口,洞间天井和洞壁采光,兼作通风。

  14.2.6吊装与运输是假山叠石工程中一项重要的操作技术。

  a)、零星山石起吊主要运用起吊木架、滑轮和绞盘或吊链组成不同起吊机构,结合人力进行起重。由于石材体量不一,常用的起吊构架有秤竿、滑车、龙门扒杆等。工程量较大时宜采用机械吊车施工。

  b)、水平运输大致可分大搬运、小搬运及“走石”三个阶段。大搬运是从采石地点运到施工堆料场,小搬运是从堆料地点运到叠筑假山的大致位置上,走石是指在叠筑时使山石作短距离的平移或转动。大搬运一般采用汽车机械运输,小搬运中常用人工抬运。人工抬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绳扣应结活扣,并须受力后牢实,拆下时易解,常用者有元宝扣与“鸭别翅”等。元宝扣是运输中使用最为广泛和方便的一种扣结,使用中应注意绳扣要压紧扣实。

  2)、扛抬分为直杆扛抬、加杆扛抬和架杆扛抬。北京地区抬运100Kg以上山石多用“对脸”的抬法。如运距较长,可采用对脸起杆,起杆后再“倒肩”。过重的抬杆周围应有专人引路,上下坡道时应有人在杆端辅助推拉。

  3)、走石用撬棍利用杠杆原理翻转和移动山石。撬棍应为铁制,长30~100cm,多人操作应设专人指挥,注意动作一致,防止压挤手脚。

  第三节质量要求

  14.3.1假山艺术形态要求山体美观、自然,符合自然山水景观形成的一般规律,达到虽由人做,宛如天成的效果。

  14.3.2操作质量要求外观整体感好,结构稳定,填馅灌浆或灌混凝土饱满密实,勾缝自然、无遗漏。

  第四节施工安全

  14.4.1操作前对施工人员应进行安全交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14.4.2施工人员应按规定着装,配戴劳动保护用品,穿胶底防滑铁包头保护皮鞋。

  14.4.3山石吊装前应认真检查机具吊索、绑扎位置、绳扣、卡子,发现隐患立即更换。

  14.4.4山石吊装应由有经检的人员操作,并在起吊前进行试吊,五级风以上及雨中禁止吊装。

  14.4.5垫刹时,应由起重机械带钩操作,脱钩前必须对山石的稳定性进行检查,松动的垫刹石块必须背紧背牢。

  14.4.6山石打刹垫稳后,严禁撬移或撞击搬动刹石,已安装好但尚未灌浆填实或未达到70%强度前的半成品,严禁任何非操作人员攀登。

  14.4.7高度6m以上的假山,应分层施工,避免由于荷载过大造成事故。

  14.4.8脚手架和垂直运输设备的搭设,应符合有关规范要求。

编辑:知天行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