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城市绿地规划设计的几点思考

2008-01-18 08:00:00    作者:李广武     来源:资源网     浏览次数:
 

  园林在线12月28日消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地居住区用地不断增加,而居住区绿地在净化空气、降低噪音、美化局部环境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城市绿地规划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关系到城市环境的好坏。如何对城市绿地进行规划设计是当今城市建设中引起各方关注的热点问题,笔者就城市绿地规划设计谈几点看法。

  城市绿地规划的原则

  (1)城市绿地规划应结合城市其他各项用地的规划,综合考虑,全面安排。我国现有的耕地不多,城市用地紧张,因此在城市各项用地的布局方面,一方面要合理选择绿化用地,使园林绿地更好的发挥改善气候、净化空气、战备抗灾、美化生活环境等作用;另一方面,要注意少占良田,在满足植物生长条件的基础上,尽量利用荒地、山岗、低洼地和不宜建筑的破碎地形等布置绿化。

  (2)城市绿地规划必须结合当地特点,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我国地域辽阔,幅员广大,地区性强,各城市的自然条件差异很大。同时,城市的现状条件、绿化基础、性质特点、规模范围也各不相同,即使在同一城市中,各区的条件也不同。所以,各类绿地的选择、布置方式、面积大小、定额指标的高低,要从实际的需要和可能出发,编制规划,切忌生搬硬套,单纯追求某一种形式、某些指标,致使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有的城市从外地引进了大量不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树种,因生长不良,纷纷淘汰,只能重新培育乡土树种,致使城市面貌长期不能得到改善。对于名胜古迹多、自然山水条件好的城市,公共绿地面积就会大些;北方城市风沙大,就必须设立防护带;夏季气候炎热的城市,就要考虑通风降温作风的林带;而老城市、建筑密集,空地少,市内绿地面积不足,绿化条件差,需要充分利用建筑区的边角地、道路两旁的空地,设置街头小游园、绿带、绿岛等,使其星罗棋布的分散在旧市区,既创造了居民日常游息的场地,也美化了旧城面貌,天津是这方面成功范例。

  (3)城市绿地应均衡分布,比例合理,满足全市居民休息游览的要求。我国多数城市的市级公园绿地,除物大和大城市外,一般都只有两个左右,当然很难做到均匀分布,但区级公署及居住区游园,就要满足均匀分布的要求。同时,原则上还应根据各区的人口密度来配置相应数量的公共绿地。但往往人口密度大,建筑密集的地区,可供绿化的用地少,在规划中就需要逐步多开辟公共绿地,国外也注意在市中心人口密集地段尽量开辟绿地,如美国纽约市中心绿地为3m2/人,为解决城市绿地均衡分布的问题,可遵循“四结合”原则:点(公园、游园)、线(街道绿化、游息林荫带、滨水林带)、面(分布广大的小块绿地)相结合;大中小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重点与一般相结合,构成有机整体。

  (4)城市绿地规划既要有远景的目标,也要有近期的安排,做到远近结合。规划中要充分研究城市远期发展的规模,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的要求,制定出远景的发展目标。同时还要照顾到有近及远的过渡措施。例如,对于建筑密集、环境较差、人口密度高的地区,应相应结合旧城改造留出适当的绿化保留用地,到时机成熟,即可迁出居民,拆迁建筑,开辟为公共绿地。在远期规划为公园的地段内,近期可作为苗圊,起到控制用地的作用。如哈尔滨动物园、上海植物园,就是由原苗圃改造而成的。我国许多城市具有相当数量的名胜古迹和近代革命历史遗址,在绿地规划中,就需使风景名胜、文物古迹的保护工作与园林绿地的建设结合起来,努力发掘,积极恢复,妥善保护,充分利用。如北京有重点保护文物古迹46处,已与公署绿地结合的有16处,构建绿地系统中的重要部分。另外,我国缺少在城市边缘的真正的森林公园,在有条件的城市还应当留有余地,为将来森林公园的建立创造条件。

  (5)城市景园绿地规划与建设、经营管理,要在发挥其综合功能的前提下,注意结合生产,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在满足休息游览、保护环境、美化市容、备战防灾功能的同时,应因地制宜的种些果树以及芳香、药材、用格、油料等有经济价值的植物,利用水面养鱼种藕,增加经济效益,在经济营利上要分清主次,合理安排。

  城市绿地系统的布局

  城市绿地的布局有八种基本模式。结合我国的城市绿地系统的特点,从形式上可以归纳为下列四种:

  (1)块状绿地布局。此类绿地布局方式,可以做到均匀颁,接近居是,但对构成城市整体艺术面貌作用不大,对改善城市小气候也不显著,多出现在旧城改建中,目前我国多数城市属此,如上海、天津、武汉、大连、青岛等。

  (2)带状绿地分布。利用河湖水系、城市道路、旧城墙等因素,形成纵横向绿带、放射状绿带与环状绿带交织的绿地网。带状绿地布局容易表现城市的艺术面貌,如南京、西安、苏州、哈尔滨等。

  (3)楔形绿地布局。凡城市中由郊区伸入市中心的由宽到狭的绿地,称为楔形绿地,如合肥市,一般都是利用起伏地形、放射干道等结合市郊农田、防护林布置。对于改善城市气候显著,也有利于城市艺术面貌的表现。

  (4)混合式绿地布局。是前三种形式的综合运用。可以做到城市绿地点、线、面结合,组成较完整的体系。可以使生活居住区获得最大的绿地接触面,方便居民游息,有利于小气候的改善,有利于城市环境卫生条件的改善,有利于丰富的城市总体与部分的艺术面貌。以上四种布局中,以混合式最好。但由于我国目前大多数城市的绿地定额少,绿化覆盖率低,真正做到绿地组成“有机的系统”的还很少,这是需要今后努力的。

  城市绿地布局的目的与要求

  城市景园的群体化、系统化,不仅表现在面积的增加,也表现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即满足全市居民方便游览休息的要求;满足城市生活及生产活动安全的要求;满足工业生产防护的要求;满足城市艺术面貌的要求。城市绿地布局怎样才算“系统”,总的目标要保持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其基本要求是如下四个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条件。

  (2)指标先进。城市绿地指标不仅要分出近期与远期的,还要分出各类绿地的指标,可避免某些虚假现象。

  (3)质量良好。城市绿地分类不仅要多样化,以满足城市生活与生产活动的需要,还有丰富的植物配植形式、较高的园艺水平,充实的文化内容,完善的服务设施。

  (4)环境改善。在居住区与工业区之间要设置卫生隔离林带及防风林带,起到保护与改善环境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增长,观念的更新,城市在发展,城市的绿地布局也发生变化,这变化表现在从单个景园和为少数人服务发展到群体景园和为整个城市的需要服务,绿地布局的出发点也站在人与生物圈关系的高度,从城市生态系统原理来要求,这个变化也反映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城市绿地规划的设计要点

  首先是居住区绿地设计在内容设置上要健全,同时应充分考虑各级绿地的服务半径。除中心绿地,其他绿地应尽可能的均衡布置,点、线、面有机结合。另一方面还应注意方便居民前往,并尽可能和公共活动场所和商业中心结合。其次是平面布局与立面设计。平面布局:平面布局在划分上可分为规则式和均衡自由式。规则式即有明显的主轴线、对称或不对称,或者呈规则的几何图形;均衡式则布局灵活,充分利用自然地形,自由分区,但在总体上要给人一种均衡合理的感觉,自由活泼但又不失严谨。平面设计中要注重色彩的处理,绿地虽然要以“绿”为主,但也不能太单一,可利用有色植物如红叶小檗、金叶女贞等或成片草花使绿地有一定的色彩变化。立面设计:立面设计应以满足功能为基础,与平面布局有机结合。设计中可充分利用自然地形起伏(必要的可进行人为塑造)、乔灌木、建筑小品、花架立体绿化等来塑造立面效果。大片绿地则可利用成片乔灌木、竹林等来塑造。同时立面设计也应考虑到动态透视效果,以取得移步换景的良好效果。  

  最后是植物的选择与配置绿地的绿化效果主要靠植物来实现,为创造出舒适优美的居住区环境,植物选择与配置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是以绿为主,采用常绿树与阔叶树、速生树与慢生树、乔木与灌木相结合,不同花期的草花与木本花卉相结合,使绿地一年四季都有良好的景观效果;二是植物栽植要避免过于杂乱,要有重点、有特色,在统一中求变化,在丰富中求统一;三是植物的选择要注意适合当地条件,便于日后管理。应选择病虫害少,有地方特色的树种,如法桐、白蜡、银杏、毛白杨、国槐、垂柳、女贞等。草花可选择宿根生及自播繁殖能力强的,如美人蕉、波斯菊、虞美人、葱兰等。在立体绿化面可利用地锦、紫藤、爬山虎等。

 

编辑:admin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