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土建学会风景园林专业委员会2005年度工作总结

2006-12-05 08:00:00         来源:     浏览次数:

江苏省土建学会风景园林专业委员会2005年度工作总结

 

一、配合省政府、建设厅的工作,专业委员会的专家对江苏省第四届园艺博览会会址淮安博览园规划设计方案进行设计评审、修改与现场指导;?

二、对徐州、镇江、南通、常州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进行调查、预审;?

三、对宿迁、连云港、泰州、盐城、溧阳、通州、吴江创省建级园林城市进行调研考核;

四、对全省园林绿化双优工程进行考评;?

五、举办专业讲座,邀请专业委员会的专家介绍江苏城市园林绿化适生、新优植物材料;

六、学会专业委员会和江苏省风景园林协会,共同组织公园绿地分会、风景名胜区分会成员,前往江阴、张家港、昆山市学习观摩公园绿地建设情况,并由学会专业委员会专家进行讲评;

七、对太湖马山蓄能电站、连云港花果山索道迁移、南京紫金山东部接待项目进行评审与论证;?

八、专业委员会与加拿大木业协会联合举办景观设计及应用研讨会;?

九、召开学会年会,进行论文交流,由专业委员会专家对当前江苏城市园林绿化工作中一些带倾向的问题开展广泛、热烈的讨论,对今后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

?

通过上述活动,大家一致认为近年城市化进程以每年约提高一个百分点的速度快速发展。城市景观,尤其是开放空间的设计建设也非常频繁,创建园林城市,创建旅游城市的活动如火如荼,各个城市的市长们都极为关注城市的景观与环境的改善,这是我们园林行业非常难得的发展机遇。全省园林绿化工作发展快,规模大,创新意识强,运用了不少新技术如:彩色混凝土压膜工艺、二次沉降法树木种植技术、使用活力素浇灌根部等提高大规格乔木移植成活率的技术等,园林绿化工作取得长足的进步,改善了城市面貌,提高了城市环境质量。随着创建园林城市的调研工作,以及其他评审、评标工作的开展,学会专家有机会接触我省比较多的一些景观建设情况,发现园林绿化建设中一些带倾向性的问题。需要我们从观念上做出进一步思考、关注。?

一、城市开放空间(包括广场、景观带、小游园等)盲目追求气派,规模大,标准高。一个中等城市的中心广场、世纪广场之类的面积达10余公顷(南通、溧阳、盐城等市),巨大的空间尺度造成了宜人交往空间的缺失,浪费城市的土地资源,地面硬铺装和小雕塑的材料不分主次都选用昂贵的花岗岩、青铜、不锈钢等材料,造价高,不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

二、景观设计中只追求图面效果,不大关注人的心理感受和行为规律,营造的空间不符合人们日常交往、休闲活动的要求。供游人休息、小坐的设施少,空间没有多样化的分隔或大量铺装而游人却无法停留;?

三、景观元素的运用多而杂乱,缺少逻辑性的次序与统一关系;?

四、人造景观巨细不分。不因地制宜,不大考虑日常运行费用。导致设施闲置、景观失去活力。不少公共园林,正在演变为“综合人造景观园”,人工做作痕迹越来越重,自然风貌越来越少,这种现象令人忧虑;?

五、景观设计不分场合、不分主次都要表达历史文化内涵。造成大题小做、小题大做、生硬套用,或者编造,不能准确表达场地的人文精神,还影响市民日常交往活动的使用;?

六、有些地方把园林用地作为商业赢利场地,大兴土木,严重破坏了绿化景观,也扭曲了园林本身应该具有的生态本质。更有甚者,滥建亭台楼阁,这是对中国古典园林形式的歪曲,也不适宜用于公园,向游人展示的不是大自然的绿色景观,而是由园林局所管辖的商业街。“城市园林化”转而成为“园林城市化”。?

为使我省园林绿化工作更加优质、高效,进一步推动园林城市创建工作,改善人居环境,全面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专业委员会专家、会员们呼吁:?

一、在人口聚集、楼房林立、交通拥挤的城市中,人们迫切需要能够接触大自然的地方、区域。景观规划应对水体、自然地形、山石、植物、建筑等各种因素进行组合,在自然美的基础上提炼,继而创造出富有人文思想的艺术境界,体现出“春风吹又生”的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二、设计先行,有一定规模的绿地应做好设计(包括竖向设计),整理好地形,植物材料的运用上应贯彻生物多样性原则,坚持用乔、灌、草、花、地被组成复层绿化。铺装地面、景观建构筑应掌握适度,切勿过滥。运用小桥、景亭、卵石和  自然生长的植物等要素,建设自然、富有情趣、景观优美的自然式水景和绿地。园林用地的景观设计应完全出于造景的目的。不带(起码是少带)商业目的;?

三、园林绿化建设一定要以人为本,多为市民出行、出游、活动着想,无论是不是景观路,人行道、慢车道均应设置行道树,考虑景观方面的要求,可以实施不等距离风致式种植;居住区、市民广场、街头绿地、步行街坐凳,应尽量设置在落叶阔叶树下,解决冬季采光、夏季蔽荫的问题;?

四、绿化种植上,地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生物气候带的城市不应过分追求常绿,一来不符合城市所处生物气候带,二来也使城市失去应有的地带特色景观。

 

编辑:admin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